N海都记者陈燕燕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今天是立春,这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意味着“开始”,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启。
在自然界,立春从天文上来划分,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故有诗云:“春争日,一年大事不宜迟。养生时,一年健康少生病!”海都邀请国医堂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廖水亨医生从起居、进补等方面支招,让大伙学会在春趣浓郁的初春时节,因时因地补养得当。
立春养生做好“五防”
防“倒春寒”
立春时节乍暖还寒,加之福州气候温暖湿润,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的高发期。这时节要适当“春捂”,不宜过早减少衣物,要特别重视对头、颈、手、脚的保暖,防止感冒。
防病毒
春天万物萌动,容易滋生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且疫情防控仍不能放松。因此,大伙儿应少出门,勤通风,勤洗手,预防病毒感染。
防熬夜
不要因为假期宅在家,就放任自己熬夜打游戏、追剧、喝酒抽烟,白天睡懒觉。春季要学会早睡早起,日常可在家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增强免疫。
防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春天属木,与肝相应。立春时节,要戒躁戒怒,忌抑郁,保持心境平和、畅达乐观,避免对新型冠状病毒产生恐惧心理。
防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肝气”“肝阳”的升发密切相关。立春过后,要注意控制血压,勤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尤其是清晨,人体的血压易升高,起床时要慢一点,先活动一下手脚,再慢慢起身,建议坐在床边1分钟,再慢慢起身下床。
立春这样“吃”健康平衡更营养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宜多吃辛、甘、微温之品。适当吃些生姜、大蒜、牛肉等温性食物,可驱散阴寒,使人体内阳气升发,提高免疫力,增加抵抗病毒的能力。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少吃麻辣火锅、羊肉,预防上火。
春天是肝旺之时,应多吃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还可多吃橙子、葡萄、车厘子、柚子等这类含有类黄酮的水果和菠菜、油菜、芥菜等这类深绿色的蔬菜。
立春防寒防感冒中医药方来帮忙
1.灸法
选取大椎、肺腧、足三里、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每1-2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体质偏热者不宜灸。
2.中药沐足
将荆芥20克,艾叶30克,石菖蒲15克,花椒5-10克,桂枝20克,生姜30克,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约3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泡脚,水位应超过踝关节以上,睡前沐足15分钟,可温经散寒除湿。
3.中药香囊
可选用藿香、佩兰、贯众、羌活、白芷、菖蒲、苍术、细辛等量,粉碎后,制成香囊,用适量冰片、酒精溶解后,喷洒于香囊上。
用法:每人1个(15-20克),睡前可置于枕边,每周更换1次。
春日如期而至,新岁已然开启。
无论是蛰居家中,还是远游在外,都愿您平安顺遂!
编辑;白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