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鸡头黄精与细辛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150598.html

接着,聊一下黄精这味药吧。

宋代张抡一首《踏莎行》云:割断凡缘,心安神定。山中采药修身命。青松林下茯苓多,白云深处黄精盛。百味甘香,一身清净,吾生可保常无病。八珍五鼎不须贪,荤膻浊乱人情性。

据说,入山采药的人,在古代都要先焚香沐浴,清净斋戒,才能找到山中灵药,这回老师是素食后,又入山,虽然没有挖到茯苓,却采到了很多黄精。

今天上午我们大家都尝了黄精,那可是上等的鸡头黄精啊!有的黄精一根上长了四五个鸡头,老师说一个鸡头要一年,这四五个鸡头,可是囤积了四五年的天地精华。尝起来甘甜甜的,非常平和。难怪这黄精,可是山中采药者或修道之人上等的资粮啊!老师带回来的只有一斤左右,真舍不得吃。

黄精者,得黄土之精,善补脾肾。张至顺老道长说,西安太白山、华山都有专门卖黄精的。那种黄精九蒸九晒,蒸一回,就减少一分油腻,晒一回,就增加一分阳气。九蒸九晒下来,那可是可以代替人参了。

其实,你三蒸三晒的话,它那黄精的元髓就差不多出来了,这就是说老年人吃黄精比吃人参还补得快的道理。

老师说,想知道李子的味道就要去吃李子,想知道药材的味道,除了看书本上前人总结的功效,药房里观察饮片外,还要到实地去观察药草生长的形态,以及自己亲自采挖来尝尝。

这次我们跟太白山的药草守护者一起入山时,那细辛很明显长在很阴暗寒凉的地方,旁边的水是冰冷的,周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细辛,如同山中的野菜一样,宝贵得很。看了这细辛又尝了它味道,就知道这细辛辛味有多大,可以麻舌,一点点就把舌尖给麻住了,可见古人说“细辛不过钱”是有道理的。

我们尝完细辛后,当天晚上,浑身腰背都像被打通一样,第二天醒来,全身都是劲头,想想这细辛祛风湿,搜刮筋骨深层次的寒湿之邪,让人气血顺畅流通,真是名副其实啊!

老师说,我们要买两本书,一本是关于专用细辛的,另一本是关于专用大黄的。这次上太白山采到最好的细辛,还有最好的大黄——金丝大黄,这两味药都是治病的猛将。一个中医生,手中掌握几味猛药,能灵活运用,就像一个领导手下有几个很能干的助手一样。能灵活发挥好他们的才干,就几个都够了。

于是,我们就到附近湖北医药学院的医学书店去,刚好买到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名医用细辛》这部书,就是专讲细辛的。而专讲大黄的书有一本《名医用大黄》。老师认为大黄这味药,从常规原理看它是泻药,但从《神农本草经》上来看,它能推陈出新,那可还是一味“大补之药”啊!小剂量的用,保持肠道通畅,血脉活跃,这就是“以通为补”。

出自《任之堂跟诊日记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