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二则 [复制链接]

1#
下面是本人早些年曾接诊过的两位患者的诊病病例,采用的是大黄附子细辛汤中药方剂。本药方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紧弦。                病例一    

曹振华,男,50岁,农民,年2月1日求诊。患者诉曰,3年来右胁腹硬满疼痛,纳差乏力,不能劳作,午后潮热,曾多方求诊,服中西药数百剂不效。3医院经B超确认有肝脾肿大,肝大约3-5cm,脾大约2cm。近日痛剧,经友人引荐,求诊于我。

刻诊

面色青黄而晦暗,体态胖实,自觉右胁下硬满胀痛,压痛拒按,查右上腹显见一积块状若窝头,周边高中间稍凹陷,明显高于四周腹壁,按压痛甚,质软不硬,推之不移,边缘规则,约6cmX5cmX2.5cm大小,伴见头昏乏力,周身困痛,畏寒肢冷,午后潮热,腹胀纳呆,目黄,脚挛急,大便秘结,舌体胖实绛紫,苔白厚腻,唇紫,脉沉紧小数。

          诊断

积聚(证属寒实结聚,肝郁血滞,脾阳虚衰)。

          治法

温阳散寒,攻下里实。

      处方

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大黄20.制附子15.细辛12.白芍30.甘草30.郁金9.枳实10.制三棱10.制文术6.焦山楂30.炒川楝子9.2副水煎服。

    

半年后再遇曹某,喜诉服用上方后,先后泻下许多赤白粘冻状秽浊腐勿,腥臭不堪,挟白色泡沫状物,日行5-6次,之后痛止结散,诸症悉除。随访至今没再复发。

                病例二    

申某,女,52岁,教师,年8月5日诊。主诉右胁下疼痛6个月余。6个月前,因食生冷硬物,结于胁下患痛至今,中西药多方治疗均不见效。近日痛剧,疑患肝癌。

      刻诊

颜面青黄,口唇紫绀,右胁下疼痛,拒按喜暖,固定不移,可触及一约5cm大小的不规则积块,舌紫降,苔白,脉沉弦。

          诊断

积聚(系伤食冷积,寒实内结所致)。

          治法

温阳散结,通下寒实,消积止痛。

          处方

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大黄12.制附片9.细辛9.郁金9.醋制元胡6.炒川楝子6.炒五灵脂3.焦山楂20.3剂,水煎服。

患者几日后再诊,欣喜告曰:首服药后即泻下许多白色沫状物,服尽,先后泻下许多絮状粘冻秽腐之物,痛止结散。再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后。

      

按:大黄附子汤,乃仲景治寒实结聚阴分而设。方中大黄利痰顺气,荡腹中凝滞实热,夺诸郁而无壅滞,乃行药耳。然其性味苦寒,非寒积之所治,是以仲景配附子之辛热,细辛之辛温,散寒开结以定痛,相辅相成,变大黄苦寒之性为温下寒实积聚之用,故治寒实积聚每有良效。

          

公告:本文发表于《国医论坛》年增订本第8期

    严氏整体调整法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欢迎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咨询请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