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仲景送给世界的礼物脸热 [复制链接]

1#

汗吐下是传统医学基本用药方法,发汗有发汗使用的时机,攻下有攻下使用的时机,《伤寒论》主要主要使用发汗和攻下,吐法张仲景使用的比较少,不论使用哪一种,都建立在精准判断的基础上,比如,“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就是不当治疗引起的一种后遗症,或者因医而起的一种新病。

饮食之道,空灵为常,所谓的空灵,就是肠胃传化虚实有序,不可以留而不行,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燥结,就是阳明病讨论的对象;另一种是寒结,大黄附子细辛汤病脉证,相对来说,寒症调理难度大,病症层次较深,而燥结反应许多快,类型较多,调理比较有效,狂躁症就是阳明病的一种。

现代物理学有个四维空间的概念,长宽高+时间,传统医学将这个概念用成熟来表达,具有看待问题全面、系统的意思,阅读《伤寒论》,也要用成熟的眼光去看,我建议大家用《金刚经》的眼光去看。

入乡随俗,问病查便,饮食从口入,以大小便、汗液,以及痰水等排出,是个严谨的检测系统,离开大小便和症状,诊断没有出路。当今医学,试图通过化验、影像技术来检查疾病,看起来科技了许多,是否科学还待后人去评说。

生命只有一次,每一个医者,都应有严谨理念,比如,“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鞭,当问其小便几日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而不久必大便也”,试看惜字如金的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写得多严谨。

生命至精至微,尚未完全把控的疾病很多,医者出错不可避免,不二错就成了一种准则,比如,“阳明病,面含赤色,不可功之,功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说的就是调理经验,也是张仲景的意识经验,张仲景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们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