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云南白药通过向控股股东白药控股的三家股东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及江苏鱼跃发行股份的方式对白药控股实施吸收合并。云南白药为吸收合并方,白药控股为被吸收合并方。本次吸收合并于年6月1日完成交割,云南白药作为存续方,已承继及承接白药控股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混改后实现整体上市,百年老店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未来将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为用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努力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亿元净增26.48亿元,增幅9.80%;实现利润总额47.2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6.97亿元净增10.29亿元,增幅27.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8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4.94亿元增长6.9亿元,增幅为19.7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10.31%。公司持续深耕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和医药商业等四大业务板块,创新营销模式,丰富产品梯队,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吸并落地,云南白药再次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历时四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为公司带来了体制机制的全面激活,各项激励措施也接踵而至。在如此时代机遇下,公司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探寻大健康、医疗康复等领域潜在的研究价值及市场空间,创新人才发展战略,内外兼修保障产品能级和各项产业更高质量的升级和优化。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年,医药行业延续深化医改,以“调结构、强基层、严监管”为核心思路,医疗领域改革节奏加快;“4+7”集采及联动快速推进,国家医保标准化工作正式启动,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推进,市场监管趋严,产业升级加速,医药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吸收合并圆满完成,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本次吸收合并事项基本完成,公司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充分运用本次改革带来的资源整合优势,提高运营效率,打造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上市平台,与全体股东共享改革红利。
(二)强抓管理夯实基础,优化机制提升效能
公司基于新的运营主体,完成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的换届选举,为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理顺奠定了重要基础。
资金财税管理方面,公司通过严格预算、强化核算、精控成本、完善财税制度、构建财务共享的信息系统平台,提升财务信息服务质量等举措健全内部约束机制,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实现增收节支。全面研究年最新减税降费法规和政策,建立完善的减税管控制度,充分享受到了国家的减税降费红利,实现全集团税收优惠的应享尽享。
规范运作及风险管控方面,顺应监管转型,高度重视规范运作、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及投资者关系建设与管理,通过严格执行公司治理相关规定和及时、高效地将公司信息传递给市场和利益相关方,提高公司运作的透明度.
采购及生产质量管理方面。聚焦战略采购,以项目形式持续推进供应链整体优化,提升竞争力。
(三)稳步推进智能制造,开启工业4.0时代
云南白药健康产业园智慧工厂项目于年9月下旬完成设备调试,智慧工厂集成了先进理念、技术和设备,共有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牙膏生产线9条,年产能5亿支。配料制膏系统全封闭自动化生产,在最快的生产线上,ABB手臂机器人每分钟可生产牙膏支,自动灌装、自动包装,再自动出仓。
(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紧贴市场以变应变
公司聚焦“以药为本”的核心主业,坚定不移地把“药”作为企业多元化产业布局的基石,筹划、调整公司的产品策略、研发体系和竞争优势。针对骨伤科、妇科、肿瘤等领域,主要围绕药品、器械、医疗等方面开展大量专项工作、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搭建生物医药平台,推动完成对中国抗体的基石投资,促进在研产品后续商业化合作;积极布局工业大麻和CBD相关的业务发展、研发、投资;打造以药为基础,向生物医药、健康食品、日化产品、医疗器械开发为利润增长点的多品种产品结构和布局。
(五)加速营销资源整合,持续推动渠道建设。
聚焦资源对TOP医院的增量投入带动销量,大力构建以场景输出(场景+病种)和专业输出为主的全过程健康解决方案,分阶段在药房构建旗舰店、体验区、样板店,聚焦“疼痛、运动、护眼、小伤口”领域病种(亚健康)为切入点,从预防、治疗、康复做产品延伸,助力品牌引爆、增加消费者粘性、提升销售。进一步强化豹七品牌在三七中高端市场的占位,同时逐步构建起砂仁、红花、重楼、灯盏细辛、茯苓等重点品种群。积极应对“两票制”变化,紧抓药事服务机遇,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智能设施设备,整合供应链资源、推动供应链管理的扁平化,加快向智慧型医药供应链服务商转型发展,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构建云平台,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业务。
(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长效激励机制。
根据业务生长周期的差异性及不同业务领域的能力需求,制定差异化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优秀员工留用、提高及发展问题,同时打开外部人才流入的通道,解决现有人才缺口与公司战略发展不匹配的矛盾。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以绩效和价值为导向的长效机制。
核心竞争力分析
1、民族品牌百年传承
经过公司多年的打造和积累,广大消费者对云南白药的品牌认可度不断提高,品牌市场价值逐年攀升。
2、产品创新生生不息
公司始终致力于深挖产品内生潜力,从最初的云南白药散剂,产品类别、剂型、规格不断创新开拓,逐渐形成了以云南白药传统核心产品为主,辐射天然药物、中药材饮片、特色药、医疗器械、健康日化产品、个人护理产品等多个领域之产品格局。
3、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低纬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造就了云南“植物王国”的美誉,从高原雪山到热带雨林,丰富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三七、滇重楼、灯盏花等占全国51%的种药物资源。公司紧握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及地理条件优势,全方位打造中药材种植全产业链。
4、管理团队专业高效
公司管理团队核心成员,经过多年的并肩作战,不断聚集经营动能,用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云南白药的发展保驾护航。
5、体制机制赋能升级
年,云南白药吸收合并控股股东事项实现整体上市,标志着公司为期四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圆满落幕。公司成为产业收购、资源整合的医药产业唯一平台,从根本上解决潜在的同业竞争风险,同时也有效简化了管理层级,提高经营决策效率,形成更加规范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为公司未来的外延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制度基础。
行业格局与发展现状
中国正在加快建立一个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4+7”带量采购、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改革、新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医药行业政策频出的大背景下,中国医药行业将在长期稳健增长与短期不确定性交替中发展,也将步入结构优化、细分精彩纷呈的新时代。
(1)医改步入新时代,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新医改”经过十年的探索,已基本确立以“三医联动”为核心的改革策略,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药品生产流通方、医疗机构方和医保支付方的各尽其责、各归其位、齐头并进。面对新医改,创新成为了医药企业的生存之道。在医药创新领域,我国政府多次出台强有力政策,不断着重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多个维度鼓励创新产业发展,加快注册上市流程,实现相关领域国产化。
(2)资本聚焦医药领域,行业生态与国际接轨
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行业中的定位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从全球制造基地到最有潜力的市场,制药企业全方位的角逐将陆续展开。随着中国和全球的融合度不断增强,今后中外药企竞争医保资源、终端药店将变得更加激烈,国内药企参与全球竞争的模式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元。
(3)大健康产业方兴未艾,科技智造为中医药赋能
人口老龄化、政策驱动、行业技术积累以及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是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今,人们的健康观念在不断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从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5G时代将加速中医药的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科技的采用将广泛运用于道地药材的种植、加工,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与控制,方剂的研发与创新,将助力中医药形成严格的、标准化、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新的信息化技术还将有助于中医药建立治未病、慢性病检测、治疗、康养的系统解决方案,为消费者的个性化健康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实现专业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的照顾管理系统。
(4)日化领域空间广阔,需求细分加速产品和渠道变革中国日化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市场集中度较低,沿海地区份额较大,国产日化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档大众化市场,本土产品市场份额仅20%左右。我国日化产品市场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本土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日化产品市场集中度也进一步增大。相对于欧美、日本等消费大国来说,中国日化产品的种类远未达到丰富的程度,整体容量还未饱和,市场仍然有许多空白点。
发展展望与规划
年是公司完成重组改革和顶层设计重塑,再次以新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平台进入蓄势待发的新元年。当前,全球医药健康产业正处于价值再造、格局变动和产业重构窗口期,随着基因检测、人工智能、生物工程以及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成熟及交叉融合,以精准医疗为代表的全新产业模式正在形成,能否把握战略机遇以实现产业跃迁,已成为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
(1)全面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提质增效稳固发展根基。
调整经营思路,强化内部管理,推进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以技术创新、管理革新为主线,抓好业务结构、产品结构、人力资源结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的不断优化,实现产品快速落地、产能布局合理、成本控制到位、经营管理高效、运营风险可控的新格局。
(2)聚焦战略要点,深挖既定赛道细分领域成长机会。
基于云南白药在骨伤科领域的长期积累优势,与国内外顶级专业的医疗领域机构合作,持续投入建设国际领先的研究型医院,打造具备国际尖端手术设备、器械、组织工程技术等体系的骨伤科与康复医疗服务机构。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老产品二次开发和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积极引进创新品种,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新产品研发工作的同时,确保公司现有核心产品的工艺优化,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竞争力。
(3)巩固既有业务板块优势,拓展云南白药品牌的广度、深度。
药品板块:在专注中医药治疗养护、充分挖掘现有产品增长潜力的同时,积极拓展医药材料科学、医疗器械、慢病管理等新兴领域。
健康品板块:在夯实牙膏产品品牌根基的同时,拓展以漱口水为代表的口腔护理产品,逐步完成从牙膏强势品牌向口腔护理强势品牌的发展历程;洗护产品在完成品牌梳理和调整的基础上,积小为大实现全面破冰;美肤产品在夯实采之汲品牌定位“提供消费者定制化的肌肤问题解决及护理方案”稳步增长的同时,开展产品和营销模式的双重创新和探索,支撑起未来新的增长。
医药商业板块: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智能设施设备,加快向智慧型医药供应链服务商转型发展,医院供应链管理营运,提升配送效率,提高供应链协同能力;同时,加大新零售市场的开发,为处方流转和分级诊疗做好准备,医院外流处方份额。
(4)加强资本运作,实现在更广阔平台上的转型升级。
坚持“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投资推进产业链发展,具有竞争力、协同效应和市场发展前景”作为公司投资并购的主要原则,加大国内外项目储备和筛选,同时借助专项基金及相关产业基金的专业优势和资金优势,有效应对医药行业长周期的投资风险,推动构建公司外部孵化平台,以资本运作的力量使公司发展为专业驱动的医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