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六院)药剂科主任常青燕提醒,一些食物是含有“酒”的,如酒心巧克力、醉蟹等;一些药物内也有“酒”,如复方甘草液、藿香正气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伏立康唑冻干粉、血栓通注射液等。还有一种常常被忽略、非口服途径应用的“酒”,如酒精通过擦浴、滴耳等形式经皮肤黏膜吸收进入体内,这种“酒”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常青燕说,药与酒正确“结合”能形成药酒,但如使用不当,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威胁生命。服用甲硝唑、呋喃唑酮、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及一些具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等药物时,用药期间如接触酒精,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多汗、头痛、呕吐等症状,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被称为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因此,通常用药前3日及用药后7日内不应饮酒和食用含酒精的药物、食物,并避免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或酒精擦浴等。
常青燕指出,降糖药、降压药、利尿药、抗心绞痛药、止血药和抗凝血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不能与酒同服,会产生不良反应,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酒和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伤害有“协同”作用,都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成重度肝纤维化的因素。酗酒的乙肝患者病情常较重,与禁酒的患者比较,合并肝硬化的概率增加5倍,约5%的酒精性肝硬化会发生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