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1118/4292604.html生姜既有营养食用价值,又有医疗作用,是多种功能的食品,其用途之大,厨房药房都不可缺,药食两用堪称无与伦比。
孔子说:“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注释道:“孔子每顿饭都离不开生姜,但不过量。”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孔子每顿饭都食姜的原因是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有文章讽喻说,孔子周游列国,有一车两马。他胃里装着沉重的面食,坐在车子里走着七高八低的道路,一颠一顿,一掀一坠,胃就被坠得大起来,消化力随之减少,时时作痛,每餐非吃生姜不可了,所以那病的名目,该是胃扩张。孔子是年前的人,已将生姜作为药食两用了。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净慈寺一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为此苏东坡还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一斤生姜半斤枣……煎也好,煸也好,红颜永不老。”民谚有:“饭不香,吃生姜”“上床萝卜,下床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等说法。民谚还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意即男性以肾阳为本,生姜味辛,性微温而又不燥热,乃是助阳之品,故特别适宜男性服用。这些都是对生姜功能形象朴素的称赞。
最早的生姜是用于饮食的,主要用作炒菜。后来食品店里有姜糖片,不仅好吃,而且食后可以温胃止咳。药用干姜也可谓历史悠久,产生于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干姜自古被中医称为“温中回阳第一要药”。孙思邈说姜为“呕家圣药”。生姜具有温脾胃,暖中焦,止吐利的重要作用,因其还有温脾阳化寒饮作用,又可治寒饮上犯于肺之喘咳、痰多清稀、形寒背冷之症。
据现代研究报道,干姜的化学成分复杂,已发现的有多种,可归属为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三大类。干姜挥发油中单萜类和倍半萜类的含氧衍生物大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等的重要原料。姜辣素是姜中的辣味成分,也是姜属植物中特有的成分。二苯基庚烷是主要存在于姜科植物中的一类比较特殊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和药理学活性。
干姜的药理作用:
1.干姜中的姜酚、姜酮等化合物能起到抗氧化作用。
2.干姜中的姜酚类化合物有明显的镇痛消炎效果,民间也有用干姜水煎剂治疗患者炎症的例子。
3.姜辣素有很好的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姜酚。
4.干姜含芳香性挥发油,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强,从而促进胃肠的消化机能。
5.研究发现,6-姜酚对人脊髓细胞性白血病有抑制作用。
6.姜酚对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肾上腺素、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明显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活性和血栓素合成。
7.干姜还具有抗菌,抗晕动病,止呕,改善脂质代谢,降血脂,降血糖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姜(包括生姜、干姜)在临床用药组方中几率颇高,尤其是需要温经祛寒的方剂,如《金匮要略》中的肾着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主治寒湿下浸的肾着病。又如《伤寒论》中的真武汤,《重订严氏济生方》中的实脾饮,《朱氏集验方》中的鸡鸣散等,生姜或干姜都是主要成分。妇女产后常用的生化汤、归脾汤等也都加用干姜。干姜在临床上还有以下作用:
回阳:用于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之阳虚欲脱症,与附子配伍,为通脉四逆汤,重者配人参、甘草。
温中:用于脾胃虚寒、泄泻清稀无臭、肠鸣腹痛者,可单用本品为末,米粥调服,亦可与高良姜同服,如《金匮要略》以干姜、半夏相配伍,名半夏干姜散,用治干呕、吐逆、吐涎沫。
温肺化痰:用于肺寒咳嗽,常与麻黄、细辛、半夏、五味子配用,如温肺化饮汤、小青龙汤。
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的吐血、便血、妇女的血崩等证,以炮姜与其他止血药同用,也可单用干姜炒黑存性为末,米汤调服。
作者:霍莹,易衡慧健康管理生物信息经理。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