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北京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
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五运六气学说历来颇受医家重视。《素问》在论述疾病防治时就指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强调治病用药必须顺应五运六气。1月20日是大寒节气,代表着正式进入了壬寅岁的五运六气。
壬寅岁()的致病特点
壬寅年,天干为壬木,壬为第九个天干,奇数为阳,壬为阳,丁壬合化木,所以,此年的大运(也叫中运)为木运太过年。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素问·六微旨大论》:“天符为执法,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天符好比执法,中于执法之邪,发病快速而危重,这是今年疾病发展的特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壬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壬申年、壬寅年(二年俱为同岁会):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角木云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火化二,中运之气数为风化八,在泉之气数亦为风化八,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风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凉,这就是壬寅岁所适宜的药食性味。
壬寅岁()的五运六气方
《黄帝内经》中,根据不同年运气候变化,及其致病特点,给出了用药和饮食指导。不少医家也据此总结出了相应的方剂和加减法度。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中就记载了适合壬寅岁的五运方——苓术汤,和六气方——升明汤,特此摘录供同道参考。
1
壬寅岁五运方:苓术汤
"凡遇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胁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癫疾。为金所復,则反胁痛而吐,甚则冲阳绝者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白茯苓,厚朴(姜汁制炒),白术,青皮,干姜(炮),半夏(汤泡去滑),草果(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随证治之。治脾胃感风,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忽忽善怒,眩冒颠晕,或左胁偏疼。
2
壬寅岁六气方:升明汤
紫檀香,车前子(炒),青皮,半夏(汤洗),酸枣仁,蔷蘼,生姜,甘草(炙,各半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薇、玄参各半两;自春分至小满,加丁香一钱;自小满至大暑,加漏芦、升麻、赤芍药各半两;自大暑至秋分,加茯苓半两;自秋分至小雪,依正方;自小雪至大寒,加五味子半两。升明汤"治寅申之岁,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病者气郁热,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胁满呕吐,胸臆不利,聋瞑渴,身重心痛,阳气不藏,疮疡烦躁。"
升明汤案
患者,男,62岁,年1月26日初诊。眩晕、脑鸣、胸痛1个月。眩晕,发作时先腹部胀,欲排大便但排不出,有气体上冲感;继之眩晕脑鸣,前额及颠顶灼热有虫行感,苦不堪言,左胸痛,有胸闷心悸欲死感,含化硝酸甘油胸痛稍减,他证不缓解,后半夜发作频繁;曾3次急诊,在心血管、脑血管科住院无效且逐渐加重。
腹泻35年,高血压病20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年,失眠10年。舌质淡暗,舌尖红,苔薄白,左关、寸脉弦滑。处方一:乌梅丸制乌梅50g,炮附片5g(先煎),黄连片10g细辛3g,党参片30g,黄柏5g川桂枝10g,当归10g,炒川椒3g干姜10g4剂。煎服方法:水煎,晚睡前(21—23时)口服半剂。处方二:升明汤生酸枣仁,炒酸枣仁各20g,紫檀香5g(后下)小青皮10g,白残花(野蔷薇)5g(后下),车前子15g(包煎)清半夏15g,炙甘草10g,生姜10g8剂。煎服方法:水煎两遍,混合,次日寅时(5—6时)、辰时(9—10时)服升明汤。
1周后复诊,除大便不成形外,其他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T波倒置变低平。按语:本案虚实夹杂,寒热不显。按脏腑辨证思路无从下手。患者发病及就诊时均为丙申年初之气,少阴君火加临厥阴风木,病象主要表现为“气上撞心,心中疼,眩晕、脑鸣、久利、左关、寸脉弦大”等厥阴病脉证,又抓住下半夜发作频繁的特点。根据《伤寒论》“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的法则,选用厥阴病主方“乌梅丸”和丙申年三因司天方“升明汤”择时服用获效。乌梅丸本为仲景治疗蛔厥的方剂,病主久利,是厥阴病之主方。因生活条件改善,蛔虫病发病较少,故现在临床多因其寒热并用而用于寒热错杂证。方中乌梅味酸,蜀椒、细辛味辛性温,黄连、黄柏味苦性寒,寒能清上热,干姜、桂枝、附子温脏以祛下寒,党参、当归补养气血,与温中药物相配,有温中益气、温补下焦虚寒、养血通脉、调和阴阳的功效。升明汤为宋·陈无择的三因司天方,“寅申之岁,少阳司天,厥阴在泉。气化运行先天。民病气郁热,血溢,目赤,咳逆,头疼,呕吐,胸臆不利,燥咳,聋瞑身重,心痛,疮疡,烦躁,宜升明汤”。缪问在《三因司天方》中释升明汤曰:“是岁上为相火,下属风木。正民病火淫风盛之会也,枣仁味酸平,《本经》称其治心腹寒热邪结。熟用则补肝阴,生用则清胆热,故君之以泻少阳之火。佐车前之甘寒,以泄肝家之热。司天在泉,一火一风,咸赖乎此。紫檀为东南间色,寒能胜火,咸足柔肝,又上下维持之圣药也。风木主令,害及阳明,呕吐、疟、泄,俱肝邪犯胃所致。蔷薇为阳明专药,味苦性冷,除风热而散疮疡,兼清五脏客热。合之青皮、半夏、生姜,平肝和胃,散逆止呕,甘草缓肝之急,能泻诸火。平平数药,无微不入,理法兼备之方也。”
运气学说运用在中医上,就是结合干支、阴阳、五脏、六淫等,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疾病的发生。这也符合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及临床治疗和自然界的物质、气候变化和时间因素联系在一起。人,是体质各异的人,更是身处自然、动态变化的人,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去辨人辨病、书方遣药,不失为另一种临床思路。
I原创声明
本文为甘草学园论坛医生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