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响万物长
张某,男,59岁。
初诊时间:年1月3日
间断性右下腹疼痛1月余,刚开始疼痛比较明显,影响夜间睡觉,自行输液后有缓解,但是右下腹一直隐隐作疼,局部按压时伴有疼痛感,且自觉周围皮肤发热。高度怀疑慢性阑尾炎。医院检查肝胆胰脾彩超,无明显异常。纳可,偶胃疼;便秘;经常容易上火,表现为嗓子不适,常自己服用清热泻火类药物。面色暗黑。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腻,脉浮弦紧。
处方:大黄附子细辛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
生大黄3g附子9g细辛3g生薏苡仁30g败酱草20g
5剂,日1剂,水煎服
服上药一天,患者家属联系我说,患者吃了这个药觉浑身乏力、头晕明显,不欲再吃此药。详细询问情况后发现其在饭前服药,且每次都喝一大碗。后来嘱咐患者饭后服药,一次喝个ml左右就可以。
复诊时间:年1月10日
患者自述服上药右下腹已无疼痛感,大便较前顺畅。舌质淡暗,苔薄白腻。
考虑患者平素胃不好,遂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善后。
服药2天后,右下腹疼痛反复,考虑是食用肉饺子的问题,嘱其清淡饮食,改用第一次处方,服药3天后疼痛消失,继续服用半夏泻心汤巩固治疗以善后。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按语:患者是我家人,总觉输液快,开始出现右下腹疼痛时,就去输液治疗,自觉有缓解,但是不除根,在医院做了个检查,发现无问题后转求中医治疗。结合患者的表现和平素体质,考虑是寒湿凝聚、瘀血互结于局部,遂处方大黄附子细辛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前方温阳散寒、泻下积滞;后方利湿排脓、破血消肿。
1、胃不好的人,吃中药一定要饭后服用,跟饭错开至少半个小时左右时间;
2、对症一口汤,不对症一口缸,中药并不是喝的越多,效果就越好,所以有些人一定要转变观念;
3、不要觉得中医大夫就不能开化验单,中医也是讲求四诊合参的,单靠把脉就把你的问题都说出来,我是做不到的。医学走到现在这一步,中西医都在发展进步,西医的检查在有些时候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的,方便有些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早解决;
4、吃药期间,饮食温和清淡好消化,不熬夜、不喝酒。(饮食禁忌如下图)
孙英慧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