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遍十堰大小山头,并编写《十堰中药志》的老专家丁老师)
静渊:丁老师,这里的大山中有金钗石斛吗?
丁老师:有啊!一般的,采那个金钗石斛的时候,要从山顶往下吊绳子。吊下来到悬崖边的岩石上去割那个金钗。结果呢,旁边住着的鼯鼠(中文全名复齿鼯鼠,又名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后面还有更详尽有趣的描述),它会用牙齿咬断你的绳子,不让你去挖金钗……
静渊:我讲的那个故事是真的啊!
灵素:诶!对对,他之前跟我讲过,我还以为是传说,没想到却有其事。
静渊:小时候我家人跟我讲过,说我爷爷有个朋友,是乡里的赤脚医生,最后一次在悬崖上采金钗,就像丁老师说的这样,被鼯咬断绳子,摔下悬崖死了。以前也不太相信,没想到真的有这种不可思议的事发生。
丁老师:金钗生长的地方必须要有一个水潭!我们国家现在用的金钗,大多数都是从越南那边搞过来的。
静渊:还必须要在悬崖峭壁上!非常难的采。
灵素:是鼯鼠么?是那种长的又像老鼠又像鸟一样的吗?
静渊:你说那个鼠叫什么鼠来着?
丁老师:鼯鼠!就像我们这里的那个啥……
静渊:蝙蝠?丁老师:跟蝙蝠差不多!它拉出来的屎就是叫五灵脂呀!
灵素:长的像老鼠,又像鸟!好像叫“寒号鸟”?
静渊:诶!对对对!我在书上看过,“寒号鸟”的粪便就叫五灵脂。
药材公司刘经理:不是老鼠屎叫五灵脂吗?
丁老师:哪个是老鼠屎哩?
药材公司刘经理:看来以前一直搞错了啊!
灵素:听说一些名演员和歌星都会高价求野生金钗来养护嗓子,金钗滋阴。
静渊:对对!它对扁桃体应该也有一些作用。
灵素:我们再来说说五灵脂吧。我虽然没有常常,但根据它的来历推测,它是不是很臭啊?
丁老师:五灵脂有稀的,也有颗粒状的。稀的,说的不好听一点,就像人拉的大便一样,不是一颗一颗的,是不成型的,最后就是一瘪干的扁块儿。有的是成颗粒状的,就跟那个老鼠屎一样。
静渊:鼯鼠这个“鸟”这里有吗?
丁老师:靠小川儿这儿就有!
静渊:那就应该也有石斛……
丁老师:有!小川那个悬崖上有金钗。
灵素(表情惊异):哦!
丁老师:那年我们去小川儿,就在那个崖上发现了金钗,非常少!
灵素:要不然那么贵呀!
静渊:去年我们在三堰花鸟市场遇见有人卖金钗石斛,一株,还是家养的。
灵素:好不好养啊?
丁老师:它属于兰科植物,兰科植物有几百种。所以它有高的、大的,有的就是“黄草”,正规的石斛“环子茎”是人工用手慢慢绾出来的,它不是天然就长成环状,是得人工盘的。发黑发粗的叫“黄草”,跟金钗是一个属的,但不是一个种,而茎杆颜色最黄的,就是金钗石斛。金钗石斛有一个别名叫“吊兰花”,是一味常用的非常名贵的中药材,以茎入药,性寒,味甘、淡、苦,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
灵素:那药用价值相比较呢?
丁老师:肯定是金钗石斛啊!你看五堰狗市场卖的有美斛、米斛,不少种类它都有。
灵素:那郧阳医药学院里面的石斛是啥石斛?
丁老师:这个我不知道,我没见过,不过听说那里是有标本栽培。
静渊:真没想到我们这儿秦岭大巴山交界的地方还有这样名贵的药材。这些鼯鼠也很有趣儿,天生喜欢寻找远离人类的安全感,躲在悬崖峭壁上生活!
灵素:这也是老药农们常说的,灵药必有灵物守护。
不多时大家来到小川五步河边的一个三岔路口,大家走过一座小桥时,回忆起当年采石斛的故事。
丁老师:过了桥前面这条路继续前行就是六岩沟,六岩沟山顶上的药材是最多的,关键是我们现在爬不上去。
丁老师指着斜对面河流上方的一面陡峭山崖,说道:这不,我说的金钗就在那个山崖上。
静渊(惊叹):哦!就是这个崖上!
丁老师:就是这个崖上。你们看下面就是五步河的流水。
灵素:为啥说金钗石斛生长的地方下面必须要有一个水潭呢?
丁老师:因为只有这样的地方才比较阴湿啊,水潭里的水被蒸发往上,那一块空气湿度就大,金钗对生长需要很湿的空气。再一个,水潭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射太阳光,让金钗石斛进行光合作用。要是太多天空下来的太阳光,那就太强了,会晒死它。
静渊:那可以说金钗生长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
丁老师:不错,对水土和阳光空气的要求很是苛刻。
静渊:丁老师也是吊绳子下来采的?
丁老师:我们没有吊绳子,那个时候是村民把我们带到山顶上之后,我们用竹竿子戳了两根儿。(众笑)
静渊:丁老师对十堰周边的山头这么熟悉,那可不可以跟我们谈谈你对这边人种植中草药的整体印象?
丁老师(感叹道):我们十堰郧阳这一块儿的物候,严格说,更接近四川,我们这里的药材呢,有很多种还是比较名贵的,质量是比较好的。但是到现在都没有形成规模。我就公开的说,十堰人是小钱儿瞧不起,大钱儿他整不到。呃,你别人整到了他眼儿红!(众笑)
丁老师(语气激愤地道):所以,你比如说白茅根,它是非常好的一种生津的药,可以凉血止血。鲜茅根在临床上是买不到的,一般地都是晒干了的。我们这儿挖地,他宁愿用火烧也不愿意把它挖出来去卖!
药材公司刘经理(连声偷笑):嘿嘿嘿嘿嘿……
丁老师:我上大学时,第一次出去挖药就是给我们省委书记挖白茅……像女贞子,女贞子是一种非常好的补肾的药,多的不得了,就是冇得人搞。
静渊:估计是很多老百姓,他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他知道的可能就那十几种!
丁老师:是的,他不知道!所以它干脆去相信那些吹嘘浮夸的保健品养生促销广告,花钱买昂贵的东西。
灵素:嗯。女用女贞子,男用桑椹子。对女子来说,补肾效果更好。
药材公司刘经理:对呀!灵素,我们到那个黄龙林场,就有很多女贞子!
灵素:是啊,有好多啊,一棵树就能采上百斤!
丁老师:说个实在话,女贞子果的补肾效果非常好!你就把它拿回家,简单的煮一煮,熬一熬,再浓缩一下,想要味道好一点儿,再加点儿白糖,做成女贞子膏,那补肾的效果好得很!你常年可以当饭吃就行,对肾脏非常有好处。
药材公司刘经理(笑):连鸟都吃嘛!
灵素(呵呵大笑):鸟也需要补肾。每年采女贞子都要跟鸟抢,哈哈!(众人大笑)
药材公司刘经理:五子衍宗丸就离不开这味药!
丁老师:对。好多药他宁愿花钱去买,也不会去找去挖。还有一个原因,现在我们这里退耕还林,国家政策给你搞的不允许种地了!不允许种地了以后,高等植物全部长起来了以后,把这个低等的、耐受力差的药材植物基本上都被“楔”死了(方言,挤占生存空间,令其死去)。因为光合作用不行了,慢慢地它就死了。像有些药材,它还需要你去挖,一是需要挖,二是需要放火烧。因为你头年烧了以后,第二年地底下的根发出来的苗子,长得非常好!现在不允许放山火了,不允许挖了,所以说现在好多药材你都不容易看见了。你比如说我们马上要到六岩沟了,六岩沟那个崖,山民起名叫“华山”,“华山”的崖上有好多细辛!是最优质的哪一种细辛。我们那个时候上山采药,又渴又饿的时候,随便把它的根根儿揪一丁点儿放到嘴里一嚼,麻喽喽的,凉浸浸的!
灵素:细辛呀?(中医上有句话“细辛用量不过钱”,说明它毒性比较大,品尝需谨慎!
丁老师:啊!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灵素(惊讶问道):那个细辛你们就吃了?
丁老师:是呀!弄一点儿含到嘴里,你就不觉得渴了。你像那个蕨根啦,沙参,我们这儿也就南沙参,这山上原来都多得很!现在基本上很少看到了。
静渊:都自然淘汰了?
丁老师:是的。高等植物起来后,这些低等植物药材接收的阳光少了,全部都被楔死了。通常,长的比较高的都是高等植物,比如这里各种各样的乔木。
静渊:这样看来应该适量允许山民们在自家的林子里砍点儿树,适当允许。
丁老师:现在人们也不愿意砍了,他们也没有更多生火、取暖和盖房子的需求了。甚至做家具的都少了。
灵素:这样也未尝不是好事,没准儿再过多少年这里就成了大森林,也能吸引更多珍禽异兽。
丁老师:哈哈!也是!
(敬请期待下期,任之堂识药记《深山指点话中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