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好吗 http://www.bdfyy999.com/m/中医药贴敷技术,你知道多少?一.什么是中医药贴敷
贴敷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学基础上应用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该法历史悠久,近两千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乐用。贴敷疗法属中医外治之法,是在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激发了经络腧穴对人体的调节功能,是二者相互协同、相互激发和叠加的结果,较单纯用药、针灸均有一定的优势;另外,药物(小剂量)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气血使其直达病所,可产生相对较强的治疗结果,同时避免了因肠胃、静脉、肌肉等途径较大剂量给药而产生的药物毒副作用和抗药性的弊端。贴敷疗法以其简、便、灵、验、安全的优点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为什么使用中医药贴敷
中医贴敷疗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及里,联络脏腑,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通过皮肤吸收,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作用。中医贴敷疗法简便易学,作用迅速,使用安全,患者乐于接受,容易推广。中医贴敷疗法在外、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颇具特色,对儿、妇、内科疾病也有显著疗效。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吃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有诸多优点。
另外,大家都知道,在基层,儿科用药还是一个弱势,不论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给药都比较困难,特别是在静脉输液时,部分患儿如果第一针或第二针打不上的话,孩子就会大哭,家长也会心疼的跟着小哭,有时还会出现医患关系紧张或不愉快的场景。贴敷技术可以解决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带来的弊端。
三.中医药贴敷技术的优势
1、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减轻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和痛苦。
3、使用方便,可根据患者需要,随时给药或停药,无痛苦感,患者乐于接受。
4、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5、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6、改善患者体质,节约医疗支出。
7、降低医疗风险,降低医生劳动强度。
8、以中医贴敷特色疗法提升医生、医疗机构的名气。
四.中医药贴敷疗法的应用范围
1、内科:感冒、咳嗽、咳喘、疟疾、痹症、胃痛、呕吐等。
2、外科:颈淋巴结核、带状疱症、前列腺炎、腰间盘突出等。
3、妇科: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炎等。
4、儿科:小儿泄泻、小儿疳积、小儿支气管炎、小儿厌食等。
5、五官科:口腔溃疡、过敏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五.中医药贴敷注意事项
1
贴敷用药思路须牢记:抓主症,用君药。
2
熟记基础方,用药思路不能偏离基础方。
3
辨证施治,熟知每个贴在治疗疾病中所起到的作用,熟记每位中药的性味归经。
4
贴敷疗程很重要,医患沟通要到位。
5
写好门诊日志,方剂上面必须写明症状,及时归纳总结贴敷处方。
6
对不确定的病例要及时电话回访,遇到问题及时与学术老师或春播家人沟通。
7
临床遇到贴敷问题及时做笔记,便于学习交流时明确目的,解决问题。
8
远离成方或大处方,药粉总数控制在5味药以下,总量以2克为宜。
9
腹泻与咳喘,辨证调方是重点,处方不能一贴到底,必须每天复诊。
10
干贴贴敷,放置一年以上的沙蒿子最好用。
11
技术提升靠学习,遇到瓶颈期莫慌张,外出学习交流来解决。
12
亚宝贴敷是技术,不能叫膏药,与患者沟通时用“中药贴”更准确。
其实贴敷没有那么难,只要找到思路,做好鉴别诊断,在基础方的基础上分好寒热虚实。知其理,名其法,活其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一方变万方,万变不离其宗!
1
贴敷手法要到位,穴位精准很关键。
2
贴敷神阙穴(肚脐)的手法必须到位。
3
天突穴与大椎穴贴敷牢固有诀窍,药贴周边裁剪很重要。
4
药贴必须与皮肤紧密接触,谨防中间有空气(注:痛风病例是特例,药贴不要与皮肤接触太紧。)。
5
调药细节很重要,以下细节须牢记:药碗每次洗净擦干是前提;不同等量的药治不同的病,大中小勺要分开,不能一个药勺一用到底;细辛,白芥子,冰片取量问题更不能忽视;药粉与药液须搅拌均匀,稠度要适中。
6
婴幼儿皮肤娇嫩,同一药贴若需分段贴敷,药贴保湿很重要,调药溶酶可适量添加开塞露。
7
一方多贴,不同穴位,同一药粉,剂量可能会不同,一次性调药是禁忌。
8
贴敷时间须明确告知患者,儿童4—6小时,成人6—8小时为宜。
9
含有细辛,白芥子的方剂,必须告知患者时间的控制,穴位的调换。
10
必须提醒患者贴敷完成后要及时清理皮肤,为防过敏,可多次涂抹药膏。
11
婴幼儿皮肤娇嫩,务必提醒患儿家长揭贴时须仔细,先用温水打湿,再用毛巾敷一下。
12
药贴最好现拆现用。若需提前准备,必须放在保鲜盒内。
13
外伤必须现拆现用,放置一年以上的药贴最好用,能达到最佳疗效。
14
药粉与贴膜(PU膜、无纺布等)效期很关键,根据用量合理采购,最大存量不能超过3个月。
15
若遇患者需要带走药贴,最好给配备专用调药器材,并明确告知调药方法,咳喘,腹泻患者尽量不要带走。
来源:整理自春播行动山西号,冀北春播家园。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