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复制链接]

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炮)一枚。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方解〗此即桂枝去芍药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9条: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解读〗《医宗金鉴》谓:“气分以下十六字当是衍文,观心下坚之本条自知(即枳术汤条)。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十三字,当在上条气分之下,义始相属,正是气分之治法,必是错简在此”。此说可信,今照《医宗金鉴》气分条文于下,供参考:“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则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矢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以上词义费解,各家说法不一,亦难为据。但根据对气分的描述,实质是外有手足逆冷,身冷骨痛、恶寒、麻痹,内有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这些不外是荣卫外虚、寒邪内客,以致痹痛胀满之证,即桂枝去芍药汤证和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合并证,以本方主之,未为不可。

本方证当属少阴太阴合病证。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手足逆冷、恶寒、身痛者。

解读张仲景医学

经方六经类方证

第2版

主编:冯世纶,张长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