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郁闷与鼻不通气
乡里有一位年轻的读书人,苦于做学问时四处碰壁,越心急越学不下去,在学校里成绩老提不上来。
他就很纳闷,以为自己不是学医的料,于是郁郁寡欢,鼻不通气,搞得晚上也没法睡觉,经常要张口呼吸。
他不得已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小生非常敬佩老先生博学多才,医术精湛,不知道老先生能否指教晚辈找到一条读书的捷径。
老先生笑着说,读书以勤为捷径,勤学则进,辍学则退。一心则进,多心则废。
这读书人听了后,仍然不满足。
他心中就低估,这都是老生常谈,我也够勤奋的,怎么还没见到明显的进步呢?天天扎在书堆里,怎么还没有大的进展?
老先生是什么人,一眼就看出他急功近利,焦灼不安的样子。
于是便领他到竹篱茅舍外面的一大片田园,指着农夫们播种好的禾苗说,小伙子你看看,禾苗是不是在长高啊?
读书人,专注地看了好一会儿,发现禾苗还是原来的禾苗。
于是摇摇头说,小生没有看到禾苗在长高啊?
老先生哈哈大笑说,小伙子,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潜滋暗长,只是你观察不到而已。
读书做学问更是这样,讲究厚积薄发,讲究长时间的积累,你三个月再来看这禾苗,都结稻穗了。
所以莫急,好事不在急中求,越着急,越会在做学问上留下重重阻力。
只有不急不缓,持之以恒,勤学不辍,自然日久见其功。
然后老先生又带读书人到竹篱茅舍外一块大磨刀石前面,说,你瞧瞧为什么这么坚硬的大石头,居然像马鞍一样凹下去?
这读书人一看,知道是磨刀石,这回就答上来了,说,天天在上面磨刀,即使是石头也会被磨平。
老先生听后,点了点头说,是啊,你以前如果学再多只是,如果突然间中断不学了,即使以前打的基础像石头那么坚固,但年长月久后,也会因为你的辍学,时间会慢慢把你所学给磨掉,让你遗忘,就像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却日有所亏。
所以学问之道,无它,只有持之以恒,用功不辍。
小指月在旁边听了后,也暗暗点头,他就是这样一步步被爷爷炮制出来的,而这年轻的读书人,听了后,心头的疑惑像纯阳融雪一般瓦解掉了。
他像老先生行了个理说,多谢前辈指教,晚辈受教了。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归。
读书人琢磨着这两句话说,我一定会把这两句话刻在书桌旁,放在心头上,作为我人的座右铭。
读书的问题解决了,这读书人方才想起这次来竹篱茅舍主要是来治病的,他继续说,老先生,晚辈不知为何鼻子经常塞住不通?
老先生笑笑说,心头有块大石堵住,这肺通气能顺畅吗?
读书人跟小指月听后都哈哈大笑。
老先生对小指月说,去把细辛粉拿过来。
小指月按惯例拿来细辛粉末,用一点吹进读书人的鼻子中,读书人猛打几个喷嚏,鼻子马上通了,胸中的抑郁好像被一阵风吹淡了一样,高兴得说,这药粉子太神奇了。
老先生把一包细辛粉末送给读书人说,这细辛粉可以吹散你身体的乌云郁闷,但你心头的阳光智慧却需要自己去生起。
从容为学,使君子常存远志。
读书人一听后,知道老先生是在劝自己要志存高远,这样心中自然郁闷得消,就像山峰越高,空气对流越通畅,越不郁闷,只有山脚下,气机才容易闷塞。
所以为人为学,要存高远志。
读书人听后也心中大喜,灵感顿时飞来,他也了解过一些药物常识,于是信口对上一句:
厚朴待人,郁李仁敢不细辛!
三人听后哈哈大笑,回到竹篱茅舍时,小指月便问,爷爷为什么心中郁闷,鼻子会不通呢?
老先生笑笑说,肺开窍于鼻,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小指月听完后,马上在小笔记本上记下。
《普济方》曰,治闭塞不通,用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
肺开窍于鼻,当胸肺气郁时,鼻子通气就不太好,所以可以外用取嚏法打开肺气,也可以内服通宣理肺之药,把肺盖打开,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阴阳道与痰饮消
天气一寒一热,老年人最难受,还有小孩子最容易感冒着凉,最近天气一降温,小孩子感冒,老年人哮喘的居然多了起来。
伴随着一阵咳嗽的声音,一个老汉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这老汉须发皆白,拄着拐杖,走起路来有点颤颤巍巍,好像每走一步,都要调一下呼吸,努力一下。
小指月看到过后,赶紧走过去,扶住老汉,把他扶到诊台前。
老汉是地道的农夫,常年冒风淋雨地耕作,回来后,又喜欢喝上一碗酒,散散风寒,想不到这风寒是散出去了,但酒的湿浊却留在身体。
所以说,酒虽然是活血散寒之妙物,但也不可以久饮多饮。
小指月问,你是怎么不舒服啊?
老汉咳了下说,我这胸经常闷,走快点气就喘,晚上经常咳醒,睡不着,所以现在一副老骨头都没用了。
老先生一边摸脉一边问,你这咳痰晚上咳得厉害还是白天?
老汉又咳了下说,都厉害,晚上咳起来更难受。
小指月马上反应过来,日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
老先生又问,你这咳痰吐出来的是浓痰还是清水?
这老爷子说,都是一口一口的清水,带些泡沫,老吐不干净,吐完了它又上来。我现在最想的是怎么把我这吐痰咳嗽搞好一点,不要那么难受就行了。
老先生便问小指月说,这脉象病在何脏?
小指月摸到是双关脉沉缓,双寸脉不足。
便说,心肺阳气不足,脾胃痰湿重。
老先生又问,病性如何?
小指月便说,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痰水清稀量多,是寒痰留饮,是脾胃运化水谷功能减退,生出寒饮,凌心射肺,所以胸满咳嗽。
老先生又问,那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说,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老先生又说,姜辛味治痰饮之标可以,可以治痰之去路也,要治其痰之来源,还可以加进六君子汤。
小指月一会意,马上把这六君子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写了下来。
其他药物还好理解,在用细辛时,小指月一愣,怎么爷爷用到三钱呢?会不会听错了呢?
便随口说,爷爷不是说细辛不过钱吗?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指月你说得没错,如果细辛用作散剂打粉服用,就不要超过一钱,这样就安全,你如果如汤剂,如果辨明有寒痰留饮存在的,有病则病受,量大一点,才能温肺化饮,才能把痰饮化开,不然病重药轻,如隔靴挠痒,难以把老痰留饮化掉。
小指月听后,点了点头,原来细辛不过钱,是打成粉末,制成要散要慎用。若用汤剂,只要辩证到阳虚饮停的,可以加大剂量使用。
这老爷子一剂药吃完,大半年的夜间咳醒症状就消失,睡了个安稳觉,高兴得不得了,五剂药吃完,气就顺了。
奇怪这痰饮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只有小指月知道,这干姜、细辛、五味子,温化肺中寒饮最快,寒痰留饮,像清水一样的,老是去不了,是什么道理?
爷爷曾经做个比喻,叫小指月看着外面一沓水,叫他观水,领悟治水饮之法。
小指月观了一个星期,才观出一点心得来。
原来阴雨天那沓水就多,而且迟迟干不了,一旦阳光普照,那沓水就被蒸干了,人体胸肺中的寒痰留饮,属于阴邪,是阴成形的产物,就像阴雨天有沓水在那里,你只有阳光大出,那水才干得快。
所以唯制阳光可以消阴翳,把肺脾的阳气振作起来,那土壤里坑坑洼洼的那些水,一下子就被蒸发掉了。
所以治阴成形,要懂得用阳化气的办法。
而六君子汤就是帮助右关脉濡缓的脾胃阳化气,健运脾胃,干姜、细辛、五味子,就直接帮助上焦心肺胸中去阳化气,把胸中停痰留饮蒸化疗,使水谷精微能变成津液,而不变成停痰留饮。
小指月一派大脑说,我明白了,为什么老人家咳嗽痰多,胸闷总是阴雨天加重。
老爷爷问小指月说,你怎么想明白了呢?
小指月笑笑说,我看到阴雨天那沟里的水老干不了,而阳光明媚的大晴天一下子就干了。
所以老年人阴雨天,痰多胸闷,是因为老年人阳气不足,不能把阴寒水饮蒸化了。
老先生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小指月学医应该越学越轻松,当你一筹莫展时,要懂得观物取象,懂得调到阴阳脏腑的层面来思考,这样不论他疾病多么复杂,都可以找到一个好的思路,有思路就有出路,有想法就有治法。原来老先生一直都在给小指月传阴阳之道,借助这些治病的小招小术,小偏方小验方,让小指月去领悟真正的传统医道。脉道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濒湖脉学》二十八种脉象,虽然小指月背得滚瓜烂熟,脱口而出,但始终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今天一个妇人过来,她拿着检查报告单说,大夫,我又贫血又头痛,医生说我脑供血不足,血管紧张性头痛,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指月摸了摸脉,老先生也参考一下检查报告,医院的检查报告,老先生从来都不会拒绝。
小指月曾经问爷爷说,我们传统中医把脉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看各种报告单呢?
老先生笑笑说,检查报告单也是一种反应病人体内病机的一种形式,可参考,但不可执着。
可以作为前后治疗对照,也可以作为某些辨证论治的依据,比如病人贫血,你就可以知道他脾胃气血生化功能减退。
病人血管紧张性头痛,你再摸她脉,带点沉紧偏细,就知道她身体有寒凝肝郁。
中西医之间完全可以在某个层面上相互汇通的,你要懂得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那这样就可以用检验报告单,而不会被检验报告单所迷。
小指月摸完脉后,还是有点糊涂,他说,爷爷这个脉怎么又细又紧,重按下去,还没有什么力?
一下子这么多信息,该如何遣方用药呢?
老爷爷一摸完脉,就非常有针对性地问,你是不是平时手脚都凉,腰痛呢?
这妇人见老先生一语中的,点了点头说,是啊,而且这手也痛,冬天脚睡不暖,手容易长冻疮。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不单妇人一愣,小指月更是一愣,爷爷看病,怎么看得这么快,一问问到电子上,药方就问出来了。
我按照十问歌循规蹈矩地问一大堆,都问不出个所以然,反而信息越大,越是复杂,人就越迷惑,不知道怎么抓主证。
爷爷却只需要病人几个症状点头,方子就出来。
小指月笑笑说,爷爷我也要学你这种问两句话,就可以开放的本事。
老先生笑笑说,这两句话,是几十年的功底啊,一辈子的经验,等你经历过无数案例后,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到那时病人一个脉象出来,他身体是怎么回事,都写在脉里头,你就可以读懂脉药精微。
小指月听后,才觉得医道没有捷径,不是说爷爷用口授言语传就可以传下来的,医道是言语道断,心行灭处的东西,爷爷曾经说,医道至精至微,真正的医道精微非关文字,天地之间在没有存在文字前,就存在医道,后人所有书籍文字都只是渡河舟楫,登山阶梯,指月之手,可以借用,不可以执着。
这时连妇人都惊讶地问老先生说,为什么先生断病如此精准,用药如此到位呢?这些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先生真诚地说,来自于精准的判断力。
妇人又问,那精准的判断力来自于哪里呢?
老先生又真诚地说,来自于多年经验的积累。
妇人又问,那多年经验的积累是怎么积累起来的呢?
老先生又真诚地说,是从无数错误的判断之中吸取教训得来的。
虽然老先生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却在小指月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这言语背后,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小指月的智慧一下子又打开来了,他好像看到了将来自己如何在医路上不断地走下去。
几剂药下去,妇人头痛手凉症状大减,再来复诊时,脉象已经起来不少,那种细而无力带紧之象缓解了,变得缓和有些力道了。
老先生说,效不更方,再守几剂,以后冬天脚都没那么凉,手也不容易犯冻疮。
小指月便再次向爷爷请教脉道。
爷爷说,脉法千般万种,最后都要指归阴阳,不根于虚静者,便为旁门,不归于简易者,即是邪术。大道至简,医道虽繁,然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
小指月对阴阳始终摸不透,于是再次请问爷爷,何为脉之阴阳,爷爷说,阴成形,阳化气,有形的脉大脉小,脉细脉洪,可以得知病人阴血如何。
无形的脉力强弱,可以辨明病人的阳气如何。
你看这妇人刚开始时脉细欲绝,脉细者血不足也,故贫血,欲绝者阳气不够,重按无力,乃阳气鼓动力量不足,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不上头故头痛,阳主温煦,阳气不达四末,故四肢冷,容易犯冻疮。
小指月听后,领悟道,难怪爷爷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里面用桂枝、细辛、生姜之类,强大阳气治疗脉道力量不够,用当归、白芍、大枣、甘草之类补充阴血,使阴血充足,脉道细小之象变得宽大。
这样阴阳相配,直接对治脉道阴阳不足,所以几剂药下去,病人脉势马上改变,身体立即好转。
爷爷也想不到小指月反应这么快,这都是小指月长期琢磨,反复参究才得出来的一些感悟,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爷爷点破再多,小指月也难以领悟啊!
然后小指月便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细辛治疗头痛如神,细辛气清而不浊,善于降浊气而升清气,一派阳刚之象,令清阳出上窍。若寒痹阳虚头痛腰痛肢节痛者,非此物不能治。
如果脉细而无力者,可以用它来鼓动脉力,但细辛味辛而力散,必佐以补血养阴之药,使脉道宽敞,这样气得血养,则不散矣,此仲圣创当归四逆汤治脉细欲绝之宗旨也。辛以润之通秘结
一位老汉自己久病成医,经常大便秘结,就搞几片大黄来,一泡茶,马上通了,所以每次他吃了煎炸烧烤,导致肠中便秘,腑气不通,数日不来大便。
他早已把家里准备的一大袋大黄,拿几片来泡泡茶,当天喝当天就通了。
越吃到后来,大黄要放得越多片才有效果,到最后这老汉,居然发现不吃辛辣烧烤,没有大黄,大便也照样下不来。
他就是慌神了,如果每次大便都要靠大黄来泻,那人还得了,这次吃了大黄也泻不下大便,六七天没来大便,让他心急火燎,马上去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一摸这脉,跟小指月说,这就是久用苦寒之药,把实证泻成虚证脉沉紧,里积不通,外寒束缚,肠道动力都让大黄泻亏了。
这老汉以为自己懂得一点医,有点小聪明,刚开始沾沾自喜,想不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哪有靠大黄长期来排便的呢?药不是饭,怎么可以经常吃呢?
无邪可泻,必泻正气。
正气一亏,肠道麻痹。
老汉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你以后要少吃荤多吃素,阳光底下常散步。
不要吃了煎炸烧烤,就卧在那里看电视,这样肠子怎么能动呢?
老汉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最喜欢干的,吃着烧烤瓜子,然后喝喝啤酒,便看一个晚上的电视。
这样的不良习惯,必然导致蹲在厕所里排不出大便,即使通了也排不畅。
小指月问,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用寒凉药过度导致的问题,要靠温通的药来挽回。
但病人肠中有食积,肠道动力又不足,虚实寒热又错杂,可以寒温并用。
于是叫这老汉在大黄的基础上再加进5克细辛,老汉看了后说,就加多一点这东西,管用吗?
老先生笑笑说,导火线只要一点就管用,不需要多。
这老汉只吃了一剂,大便马上畅通无阻,肠道好像一下子给细辛这条导火线炸通开来了。
小指月不解此为,爷爷怎么细辛能通大便呢?
老先生笑笑说,不是细辛通了大便,而是细辛能够气盛味烈,疏散上下气机风邪,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上可以达巅顶,通利耳目,开发七窍,中可以宣散郁结,旁可以达四肢百骸,下可以钻通肠腑瘀滞,所以细辛内宣脉络而疏通百节,外行孔窍而直透肌肤。
凡脏腑寒凝壅滞之象,皆可以辛通开来,把身体津液带到需要的地方去,这在古籍上称之为辛以润之的道理。
小指月第一辛以润之,豁然开朗,他原以为酸甘滋腻之品,才可以润泽津液,想不到辛也可以润,他又有点不解。
老先生叫小指月去看冬天的树木跟夏天树木对你,为何冬天那么多水下去,树木还是干枯,夏天太阳那么烈,树木都那么滋润?
小指月一拍大脑说,我明白了,用酸甘滋养之品,是补其体,用辛温宣散之品是助其用,这细辛就像阳光,可以把水分带到各个地方出去,可以气化周身津液,带到脏腑最需要的地方去。
所以辛只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雄烈之气,把津液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才是目的。
也就是说同样津液不足,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真的津液不足,那就要用白芍、生地、当归来滋阴,可以润肠通便。
如果是身体津液不会不足,而是寒痹太过,阳气敷布功能减退,这时津液就像冰疙瘩一样,板结不能很好流通,就会显得相对不足,这时补津液都没用,用辛散的办法,令阳动冰消,津液流通,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然后小指月马上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细辛有“辛以润之”的作用。
大便秘结,久用寒凉通泻之品,反而加重的,这是寒秘。
导致身体有津液都滋润不了,这时肠道就处于呆滞板结状态。
所以用少量的细辛,可以使呆滞状态的肠管活动起来,这样肠道得到动力跟津液,通降功能马上加强。
所以大黄有细辛在前面开路,那泻下功用就更厉害。故治疗老年人冷秘风秘,常可加进少量的细辛于辩证方中加强辛润通腑之功。外敷肚脐治小儿口疮
竹篱茅舍门外传来娃子的啼哭声,小指月一打开门,看到一个母亲抱着她的小娃子,小娃子哭得让人担忧,没完没了。
小指月把他们母子俩领导诊台前,老爷爷问,怎么回事呢?
这母亲担忧地说,前两天,我而发烧后,又拉肚子,满嘴巴都是烂口疮,不肯吃饭,痛得哭闹不止,连吃药都没办法。
爷孙俩相互对望了一下,小指月搔搔脑袋,这该咋搞,小孩子不吃药怎么治病呢?
老爷爷笑笑说,既然里面吃不了,我们可以考虑从外面用啊。
小指月点了点头说,没错,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
想通后,小指月就把娃子虎口掰开来,这是小孩子常见的小儿虎口指诊法。
小孩子的诊断三岁以内,用望虎口指纹,更能司外揣内,因为小孩纯阳之体非常通透,而且三岁以内,都不太好搭脉。所以这种小儿指诊法,就成为诊断儿科常见病的一种很好的中医方式。
指纹的色泽、浮沉及部位可反映疾病的性质、病史轻重及邪正盛衰情况。
即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正常指纹,黄红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指纹浮现明显者,多为病邪在表;
指纹成而不显者,多为病邪在里。
色鲜红者,多外感风寒;
色紫红者,多为热证;
色青者主风、主惊、主痛;
色紫黑者,多为血络郁闭,病情危重。
指纹细而浅淡者,多属虚证;
粗而浓滞者,多属实证。
指纹显于风关,表示病邪清浅;
过风关至气管者,为邪已深入,病情较重;
过气关达命关者,为邪陷病深;
若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指端者,即所谓“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危重。
这娃子指纹明显红中带紫,体内有热。
这该怎么办呢?
老爷爷看出小指月的疑惑,便说,为什么有热呢?
为什么会发口疮呢?
小指月说,难道是火郁发之?
老先生接着说,先是风寒感冒,毛孔闭塞,然后高烧,体内有郁热,想要借口疮来透热外出。
所以这种外寒裹住浮火的状态,在治疗时,一要懂得透散外寒,二要懂得引火归元,不能让火发得太厉害。
那用什么呢?
小指月说,用敷肚脐法吧,既可以避免吃药的麻烦,也可以引火归元,打开毛巧。
老爷爷点了点头说,那就用细辛粉醋调敷肚脐吧。
于是小指月便把细辛粉包了五小包,叫这母亲回去后调点米醋,敷在小娃子肚脐眼上,可以用风湿膏在外面固定住。
这母亲五包药都没用完,只用了三天三包,小孩子就不闹了,口疮也慢慢收下去,不太想吃饭的也能吃了,拉肚子自然就消失了,真是一句而多得啊!
小指月打开《卫生家宝方》,里面正记载着这样一句话:
治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帖脐上。
真是大道至简,要言不繁啊!
然后小指月马上在小笔记本上记到:
小儿不方便吃药,口疮糜烂,可以用细辛醋调,外敷肚脐,如果小儿高热或者泄泻后,满口疮疡糜烂,不肯饮食,哭闹不止的,用这外敷肚脐法,效果明显。寒温并用治寒包火
小孩子的口疮可以用敷脐法来治疗,因为小孩子纯阳之体,身体通透,肌表吸收药物也强,而细辛更是辛味之极者,无处不到,所以容易见效。
如果是大人严重的口疮怎么办?
有个大叔严重口疮溃疡,痛到嘴都不能张,饭都难以吃。
老先生看病总是缓悠悠,不直接跟他谈病,而是问他平时最喜欢吃什么?
这大叔说,喜欢喝酒,然后搞点油炸花生来做下酒物,每天都离不开这两样东西。
老先生问小指月,这脉象如何?
小指月说,脉沉数,是有郁火。
老先生又说,你这病以后要少吃这东西了,这脏腑积热很重啊!大便都不太通!
这大叔点了点头说,是啊,经常两三天都不上厕所,去上厕所了也拉不干净。
老爷爷接着说,你天天吃这些油炸跟酒,粘糊糊的东西,都黏在肠道上,怎么下得来呢?要少吃荤,多吃素,你们喝酒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少吃青或不吃青菜,长期少吃青菜或不吃青菜的人,口疮就佷容易溃烂上火。
这时大叔点了点头说,难怪我这口疮好了又发。
老先生说,将来少喝酒,多吃青菜,少吃烧烤,多吃清淡,就不发了。
这大叔点了点头,其实病人都知道自己的不良习惯,但就是控制不住,就像自己的疮疤自己都知道,就是控制不住,要去挤那痤疮,搞得血肉模糊,身心不舒。
老先生又说,像这种寒热不调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之类,该用啥药啊?
小指月马上会意道,寒温并用,用《本草纲目》的兼金散,即细辛配黄连。
老先生点了点头受,细辛升散,无处不到,祛风止痛,能发散郁火,引黄连直达病所。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黄连清心经之热火,败毒下行,能直折疮火上炎。就这两味药,便可。
小指月接着问,那剂量如何呢?
老先生说,一般的等分打粉,如果寒痛厉害的,细辛量可以大于黄连,热痛厉害的黄连量可以大于细辛。
这样不管牙龈肿痛,口疮溃疡等各类痛症,都可以随手用之。
这大叔回去后,就把酒跟油炸花生米停掉了,然后吃这兼金散,三剂过后,满口的疮痛减轻,再服两剂,溃疡面完全愈合。
这次大叔用的是内外兼治法,所以取消才那么快。
原来小指月给他包了两分,一分是内服没有打粉的,一分是把兼金散打成粉末,用蜂蜜调了外擦疮口,直接作用病所,黄连配细辛,一寒一热,一苦寒直折上炎火势,一辛散发越肌表郁滞,共同起到清火止痛,开郁散热的效果。
然后小指月打开本草纲目,找到兼金散,把它抄在小笔记本上:
黄连配细辛,名曰兼金散,专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李时珍曰,此二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盛之害也。推荐阅读放气疗法专题
舌下血栓
川字纹
乳腺结节
荨麻疹
带状疱疹后遗症
膝关节疼痛
富贵包
肺癌
面授班学员感悟
落枕
学员来稿
学员眼中的放气疗法
放气疗法案例
放气疗法原理
冰敷原理
哮喘
功法专题
冷水泡脚
易筋经
站桩秘诀
速效强肾桩
捏耻骨打坐问答
宇宙能量图
眼睛保健
颈椎自愈法
速效助眠功
引气下行
抚脐先天功
减肥功上
减肥功下
其他
万能木球保健法
木球滚“蛋”
木球滚腹
木球直播课
乙肝药方
专业排毒
黑豆豉
视力疗愈
视力疗愈真相
视力疗愈流程
古法防治近视
痔疮
减肥方
脑梗防治
音乐疗愈
掌纹的秘密
倪海厦全套视频
咳嗽
肾结石
听力测试
象数驱蚊方
糖尿病食疗
胆结石食疗
防治胃病
防治肝病
防治肺病
防治妇科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