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圆医生。
今天和大家讲讲,一例只花了两块钱治愈奇怪季节病的案例。
中医门诊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经常会碰见一些奇怪的病症,但是一旦抓住其病机病理,开下方药,必能效如桴鼓。
这一天碰见这么一位邻居阿姐,阿姐每年夏天6到9月之间,都会发一次病,病发前必有前兆:太阳穴头胀欲呕,水泻难止,之后便开始全身发冷,但不发烧,尤其是后背如同冰块般的冷,整个症状组会持续一整天,第二天前胸、后背、全身陆续发出红疹。因为本来每年发一次,也就持续一天就会自愈,所以也没想到求医。
但是这次情况有点特别,还只是刚到6月,昨天阿姐中午运动后,汗出湿襟又被冷空调一吹,今天中午就觉得太阳穴头胀,欲呕吐,开始逐渐水泻难止。胸口天突穴至膻中穴处已经出现散在风疹块,尤以膻中穴为重。
匆匆一看,病情有点错综复杂,但稍微一想,似有至理再此。《黄帝内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每年固定时节发病,就是时病。这一点在《时病论》中有过较为具体的表述:“今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气也。盖风木之气,内通乎肝,肝木乘脾,脾气下陷,日久而成泄泻。经又云∶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此亦言伏气为病。可见飧泄洞泄,皆由伏气使然。”
“春伤于风,风气通于肝,肝木之邪,不能条达,郁伏于脾土之中,中土虚寒,则风木更胜,而脾土更不主升,反下陷而为泄也,故经又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所以当春升发之令而不得发,交夏而成斯证矣。”
患者太阳穴胀痛,那是风邪之象,天突到膻中穴出风疹,也是风邪伏任脉而被触发的表现,呕吐泄泻,那是肝木之邪横克脾胃,则胃土上逆为呕,脾土下陷为泄。
患者必然是多年前受了风邪,且极有可能是在春季,伏邪在内,每年遇湿则发。本次汗后再受风邪,邪气同气相求,则提早而发。
既然病理已明,开方思路清晰,但患者不想吃汤药,就嘱出门去药房买疏风健脾之药丸一瓶,36块钱粒,每日三次,每次10粒服用。
第二天早上告知,服药两次后(20粒),诸症悉平。
再嘱患者持续服用七日,以求稳固。至今未在复发。
我想这就是我们老中医所讲的“简、便、效、廉”吧。
#想了解更多?
医院
指南
医院中医科普通门诊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