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简介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3.html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可能对“三伏”没什么概念,但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伏天”有多可怕!
三伏如果不注意养生,冬日生病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就好比一个女人月子没坐好,会影响身体一辈子,是一样的道理。
“三伏”相当于二、三、四九的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有“热在三伏”的谚语。
三伏不防暑?
伏天没过好!对健康影响太大!这绝非危言耸听!
首先!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伏天里我们要一心防暑?
错!正好相反。俗话说:暑天不避暑。这是古代圣贤几千年的顺天时养生智慧,绝对是有其道理的。
事实上,入伏之后,要防寒!
因为: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皮肤腠理都是开着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而现代人在夏季特别喜欢喝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现代人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夏日受寒,最遭罪
最常见的就是寒湿。
夏天本来就是应该排汗,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然而过食生冷,老是躲在空调房则导致湿气无法排出,加上受寒,结果导致肥胖、头发出油、女性还会引发各种妇科病、上了年纪容易出现三高,每天都肢重乏力,头痛腹胀。
脾胃就是寒湿的“最大受害者”。脾虚则气血不通,经络受阻,即使夏日没发病,冬天生病的机会一个都不会落下。
其次就是感冒。
风寒感冒很好理解,空调风吹多了,寒邪入体,此时感冒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而风热感冒,则是我们在室外受热,回来马上吹空调,洗冷水澡。身体受寒,毛孔会闭合,内热无法散出,一冷一热就形成热感。
我们都听过“冬病夏治”、“冬病都是夏天积累的”等这些说法,就是因为伏天开始我们做了这么多坏习惯,而落下的病根。
那么,三伏天这个“月子”怎么坐?
“坐月子”的态度养生
寒湿最容易导致各种大病。因此,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应该避免寒湿。我们平常可以多喝热茶、多泡脚,温暖脾胃之余又能去除多余的水湿。
可是,过去没注意这些坏习惯,导致寒湿侵体,是不是就没办法补救了?其实不是,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祛湿、驱寒的好方法,把湿气、大腹便便、肢体困重统统赶走!
——用三伏灸
中医自古提倡“治未病”,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
新品三伏贴贴一贴,跟疼痛说拜拜~↓↓
我们选择在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在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可以达到温通经络,驱寒祛湿的效果。为什么这个三伏贴可以祛湿、排寒,防未病?原因就在这个贴敷方子里!
这款三伏贴里面有:艾草、元胡、细辛、白芥子、甘遂、麝香。
艾草为纯阳之草,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功效。
甘遂利水,把体内的湿气像抽湿机一样,一抽而空!最适合,喜欢冷饮空调的灸友。但是长期过食生冷、吹空调,会让湿气困脾,导致疲乏身重,水湿久了就变成痰湿,所以冷饮要少喝,多运动。
老说冬天要祛风散寒,可现在是一年四季都得散寒!很多人喜欢把冷气调到十几度,一不小心就吹得自己腰膝酸痛、感冒流涕、久而久之还出现痛经等妇科病。细辛正好可以把寒气去除,寒气一去,很多妇科病、大病也随之而去。
寒和湿把1+1>2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体内的痰核、结节大多都是他们俩的“得意之作”。我们前面把寒湿去掉了,但是痰、瘀堵还在体内,怎么办?
白芥子,就派上用场了,它能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体内痰湿瘀堵看到它都只能落荒而逃!
阻碍经络、气血行走的废物被去掉了,但是运行不畅的气血就像是被拦腰斩断的河水一动不动,要让它活起来总得有点动力吧?
麝香、元胡,刚好可以充当这个角色,激活体内气血的循行。中医有句话叫,痛则不通。元胡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气畅血行。(注意,孕妇不可以使用)
痰湿阻络会导致各种大病,像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因此化痰祛湿成为了这个夏天最重要的任务。
这几味药下来,痰、寒、湿、瘀堵统统被赶走。还有来自用过这款三伏贴的灸友,带来真实好评!调理脾胃有一手!
预防胜于治理!赶紧下单!
⊙注: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