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咳嗽,这一常见的生理现象,不论其源自外感风寒还是内伤脏腑,几乎总是伴随着痰液的生成与排出。痰液,作为一种体内的病理产物,一旦形成,便会滞留在气道之中,阻塞气息,引发咳嗽。因此,在治疗咳嗽的过程中,清除痰液无疑成为了首要任务。谈及清痰,我们需明确两大基本原则。首先,运用宣肺肃降的药物,这类药物具有“动”的特点,能够激活肺气,促使其宣发肃降,从而推动痰液排出。其次,采用柔润甘淡或敛涩的药物,这类药物具有“静”的特性,能够润泽气道,抑制痰液的生成,同时收敛肺气,防止其过度发散。这两类药物虽作用方式不同,但在清痰过程中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当然,治疗咳嗽的关键不仅在于清除已生成的痰液,更在于预防痰液的生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饮食起居,避免感受风寒,保持情绪稳定,以免损伤肺气,导致痰液滋生。此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咳嗽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治疗咳嗽应以治痰为先,清痰需遵循“动”“静”两大原则,并注重预防痰液的生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缓解咳嗽症状,恢复身体健康。
宣动祛痰,斟酌温凉
风寒、热燥、湿邪等病因引发的咳嗽,其痰液的性状变化多端,或稀或稠,色泽或有异,量之多少亦各不相同。其中,痰液稀薄且色白者,多属寒湿之证;痰液粘稠且色黄者,则常见于风热之病。有时,痰液透明而量少,仿佛如丝如缕,难以咳出,这类症状或因风热夹食滞所致。在辨识痰液性状之后,治法方能有的放矢。对于粘稠之痰,宜采用清法,使之稀化,如丝瓜络、桑皮、知母等药材皆有此功效,痰液稀化后易于咳出,患者也觉舒适。而对于稀薄之痰,频频咳嗽,则宜采用温法,使之稠化,如紫菀、干姜、二陈等药材,稠化后痰量减少,咳嗽自然缓解。对于一些少量粘稠痰及风涎痰,患者常常感觉咳出困难,频频咳嗽,令人苦恼。此时宜采用宣透兼清之法,而非单纯使用柔润止咳之药,否则虽然咳嗽暂时缓解,但痰液未化,终觉胸闷难受。若误治,仍需宣动之,有时服宣动之剂后,咳嗽可能短暂加重,但不必过虑,继续服用则咳嗽会逐渐缓解。此外,咳嗽胸满或胸痛者,有时是因过早使用凉遏之药所致。对于风寒咳嗽,若误用瓜蒌、麦冬、百合等凉润之药,胸满症状可能会加重。市售成药如川贝枇杷露之类,服后常导致胸闷,亦是此理。外感咳嗽迁延不愈,往往与此类误治有关。在治疗咳嗽时,无论新病久病,宣疏祛痰始终是主要治法。宣疏之法大致可分为温宣与清宣两种。温宣常用二陈、紫菀、桔梗、杏仁、干姜、细辛等药材;清宣则常用桑叶、桔梗、杏仁、牛子、浙贝、知母、百部等药材。对于凉燥咳嗽,舌苔白少津,喉痒即咳,呛咳一阵方能咳出少量透明粘痰者,治疗时需辛甘润同施,如荆芥、桑叶、百部、牛蒡子、薄荷、知母、浙贝、桔梗、甘草、生姜、蜂蜜等药材,方能取得较好疗效。对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咳引胸胁痛,舌暗或夹紫瘀点者,宜用活血行气药如当归、桃仁、赤芍、降香、枳壳,加化痰止咳药如浙贝、瓜蒌、丝瓜络、百部、紫菀。这类咳嗽中,活血药是关键,其中桃仁、当归、赤芍更是不可或缺。
沉静以清痰之本
静药属于柔润之类,柔润滞痰,怎能祛痰?静药之祛痰,并非如动药之宣通肃降,而是通过治生痰之本,间接而起到祛痰的作用。一般能用这个治则的,多是内伤咳嗽,咳嗽之用养阴静药也不是全不加动药,但动药只能作为辅助而已。阴虚咳嗽若专用动药,只会加剧咳嗽,反增病情,不可不知。
有一种慢性咳嗽,咯痰如米羹,用一般化痰止咳药无效,用养阴法有时却有效。曾治一例慢性气管炎,每因寒而诱发,在50岁时,闰冬发病,至春未愈,不能平卧,咳痰如米羹。后以六味地黄丸,日服3次,每日用薏米煮粥服之。戒食煎炸肥腻,旬余获痊。
有的仅因多食油炸肥甘香酥食物,致痰如米羹样,晨间咯出数口,日间偶尔咯之,后常吃薏米煮粥,并同时禁食油炸等食品,痰乃尽,咳可止。薏米甘淡,健脾补益,可以说是平淡中见神奇的药。
酸涩之药,一般谓“劫药”,也可归属于静药范畴。外感实邪的咳嗽,绝不可用“劫药”。必须用劫药时,也应与宣疏兼用,方可无固邪之弊。
许妇,产前半个月咳嗽,迁延至产后3个月之久。夜不成寐,胸闷胀,不能平卧,时欲欠伸,喉中如梗,时感阵发烘热,热时敝开衣襟,旋又畏寒。咳痰色白微稠,量一般,更医数人,某医作虚劳咳嗽论治,服黄芪、鳖甲、沙参、川贝、百部之类益气养阴,毫无寸效,又用人参、蛤蛤,憋闷更其,乃停服。
年3月7日前来求治,依据其胸部胀满,不能平卧,欲欠伸,深吸气为快,脉细数等特征,认为绝非虚劳之咳。原系产后外感,未及时清肃肺气,痰液内滞,气逼于胸所致。摄片证实:肺内感染合并气胸,右肺被压缩80%,此气胸之形成,是久咳伤肺所致,若不敛其气则胸愈胀满,若不宁其咳则气愈泄于胸膜腔。于是以北五味敛肺气以宁咳,诃子肉酸以敛肺降火,苦以泄气消痰止咳,以糯米1小撮,红枣5枚助脾养气,服药10剂,患者能平卧,咳嗽渐止。治疗1月,临床症状消退,最后将残留在胸内的积气用导管放出,致病痊愈。
至于清热化痰之药,如浙贝、知母二味,祛痰止咳作用甚佳,既宜于外感,也适于内伤。而川贝、枇杷叶二味,一般宜于内伤,这些都属于静药的范畴。前者适合热甚痰多,后者用于虚热痰少。然活法在人,临证不可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