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味奇妙的中药,抗炎镇痛抗抑郁抗癌 [复制链接]

1#
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4792767.html

假如一种东西具有正反双重意思,这可真会让人难以捉摸。比如,在古代,男女两情相悦,互赠东西,可以赠送对方一支芍药花,比如《诗经》所说的“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然而,同样是在古代,男女两情不悦,好心分手,也可以赠送对方一支芍药花,比如柳宗元的“欲尽酴醾惜余觞,将离难饮泪成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芍药却是一味不可多得的经典良药,而且它同样具有两面性,其中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对于芍药作为中药的最早记载,是在《五十二病方》中,其中有“屑勺药,以半杯,以三指大撮,饮之”的描述,而后在《神农本草经》中,对于芍药的作用做了系统描述,认为芍药具有“除血痹,破坚积”,“止痛”,“利小便,益气”等功能,并对芍药的临床运用做了简要概述,认为芍药可以用于治疗“邪气腹痛”,“寒热”,“疝瘕”等疾病。但是,无论是《五十二病方》,还是《神农本草经》,都没有说明这个芍药到底是白芍药还是赤芍药。

对于芍药这味中药,在汉代以前,基本上都是不分赤白芍药的,或者说是赤芍白芍混用的,并没有进行详细区分,不过在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陶弘景,他开始逐渐认识到,赤芍药和白芍药应当加以区分。有医者考证古代本草文献发现,《本草经集注》是目前认为最早提及芍药有赤白之分的本草著作,明代的《滇南本草》最早将芍药分为白芍与赤芍两种论述[1]。就目前临床运用中,赤芍药与白芍药两种,尤其以白芍药的使用频率更高,而一般我们所提到的芍药一般都指白芍药。

明清以来的本草诸家,尤其以《滇南本草》和《本草备要》两部本草专著,对白芍药的论述颇为精详。在《滇南本草》中,对于白芍的作用,主要分为这样几大类,第一类是疏泄作用,比如“泻脾热”,“收肝气逆痛”,“舒肝降气;第二类是止痛作用,比如“止腹痛”,“止肝气痛”;第三类是调节水液代谢,比如“止水泄”,“调养心肝脾经血”。《本草备要》中对于白芍药的作用,主要其实就是两大方面,第一个扶正,比如“安脾肺,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益气除烦,敛汗安胎,补劳退热”;第二个是祛邪,比如“泻肝火”,“散恶血,利小便,缓中止痛”。其实通过对白芍的功能解析,会发现一个颇为奇妙的事情,那就是白芍药的两面性,比如它既能“泻肝降火”,又能“养血柔肝”;比如它既能“止泻”,又能“利小便”;它既能“益气”,又能“散恶血”。

白芍药这味中药,自运用于临床以来,后世医家逐渐探索它的炮制方法,而古往今来,白芍的炮制主要分为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等五种。一般来说,生白芍主要具有清泻肝火、平抑肝阳、养阴除烦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以及阴虚发热、烦躁易怒等病症;炒白芍主要具有养血和营、敛阴止汗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等病症;酒白芍主要具有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等病症;醋白芍主要具有敛血养血、疏肝解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郁所致的乳汁不通、尿血等病症;土炒白芍主要具有养血和脾、止泻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旺脾虚所致的腹痛、腹泻等病症。可以说,白芍药的炮制品,对于它的药效改变,是有显著的趋向性的。

白芍这味中药,在医圣张仲景眼中,也是一味十分奇妙的中药,比如在桂枝汤、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当归芍药散、小建中汤、真武汤等经典名方中均有出现,说明芍药的配伍很重要。现代有医者研究发现,白芍的不同炮制品与其他中药配伍,也可以发生美妙的作用,比如醋白芍配伍醋柴胡,能够增强止痛和疏肝的作用;炒白芍配伍生黄芪,具有酸甘化阴、平和益气的作用;醋白芍配伍甘草,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白芍配伍当归,具有养阴、补血、理脾和肝的走;生白芍配伍生牡蛎,具有平肝亢、养肝阴、补脾潜阳的作用[2]。

白芍这味中药,不仅自古以来就有十分强大的作用,还被现代药理所青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芍具有抗炎镇痛、抗抑郁、抗癌、抗血栓、降血脂、降糖、保肝、改善心肌肥厚、改善骨关节炎、改善斜视性弱视、改善缺血再灌注的影响、通便等药理作用[3]。在临床运用方面,白芍药可用于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硬皮症、高泌乳血症[3],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4]的治疗。除此之外,白芍药还有一个奇特的作用,那就是减毒增效的作用[3],可减轻川楝子、制川乌、雷公藤、马钱子、细辛等产生的不良反应[4]。不得不说,白芍药这味中药,还真是奇妙啊!

对于白芍药之妙,一言以辟之,诚如《药品化义》中所说的那般,白芍药“能补复能泻,专行血海,女人调经胎产,男子一切肝病,悉宜用之调和血气”。白芍药之妙,堪称。白芍药终究还是寒凉之药,因此对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病症,不宜单独使用,更不宜大量使用,在配伍时,不宜与藜芦同方配伍。

参考文献[1]刘萍.芍药、白芍、赤芍的历代本草考证浅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33(12):-.[2]郭立忠,吴镝.白芍不同炮制品的配伍应用研究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7(26):-.[3]张燕丽,田园,付起凤,等.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49(2):-.

[4]严霞,岳国超,肖晏婴.白芍与不同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浅析[J].中国民间疗法,,29(6):73-76.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