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
行走在红河两岸
到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平坦的水泥路蜿蜒伸展
漂亮的农家小屋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田野里,庄稼茁壮,瓜果飘香
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正在红河大地上徐徐铺开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州委、州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依托区位优势
做活产业致富文章
入夏以来,随着天气升温,元阳县南沙镇的水果基地一片火热,果园里随处可见管理果树的、采摘水果的村民……
“我家种了10余亩枇杷树,今年卖了14万元。”正在劳作的幸福村果农黄志忠乐呵呵地说:“这几年,政府鼓励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脱贫致富,是特色产业给我们带来了新生活。”
元阳县枇杷产业
元阳县无花果丰收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近年来,我州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围绕“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主线,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抓手,持续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推进粮食、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畜牧业等特色产业量质同步提升,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我州推广了“稻鱼鸭”生态综合种养20.06万亩,带动4个深度贫困县2.1万户贫困群众增收。
“稻鱼鸭”综合种养田地
推进“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创建县级以上“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个,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户,其中,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35户。
加快品牌化建设,55家企业9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48家企业个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9家企业9个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蒙生”石榴、“宏升”菜心、“品元”切花玫瑰、“生物谷”灯盏细辛等9个产品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十大名品”。
打好“绿色食品牌”
建设美丽新村
绘就生态宜居画卷
走进建水县南庄镇勐曼村,一幢幢傣族民居整齐排列,街道整洁干净,两旁绿树成荫。“勐曼村是傣族村,现在产业发展了,环境优美了,群众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勐曼村党总支副书记白杰骄傲地说,全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干净美丽的建水县南庄镇勐曼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环境美”目标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我州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提升。
修剪杂草整治村容村貌
清理疏浚沟渠
“过去,在农村上厕所既不方便又不卫生。”石屏县异龙镇豆地湾村委会毛木咀村的普转英说,“这些年,通过村庄环境卫生整治,铺设管网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无害化厕所,如厕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民和游客都很满意。”
厕所虽小,却体现着乡村振兴的民生与文明。我州把小厕所作为大民生、大文明来抓,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让农村变得越来越干净。
石屏县异龙镇小水村路旁新建的公厕
提升乡风文明
助推乡村振兴
“村里有活动室、读书室、健身活动广场,为村民读书看报、娱乐健身提供了方便,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大幅提升。”金平县金水河镇曼棚新寨村干部介绍。
曼棚新寨是全国文明村。徜徉村中,一幅产业兴旺、民族团结、生活富裕的新图景构成了靓丽的风景线。
孩子在幸福书屋看书
我州以打造美丽乡村为契机,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全州乡风文明建设。
在行政村或自然村开展文明新风示范村等创建工作,有效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年,创建红河州文明新风示范村个。
石屏县大桥乡大平地村的小菜园
全州各地突出抓好村委会活动中心建设,逐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健全村规民约、卫生公约、村民议事等各项规章制度,因地制宜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传导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之风。
弥勒东山镇将军寨村史馆
记者在石屏县坝心镇老街村委会龙港村看到,房前屋后画满了宣传乡风文明的墙画,村道干干净净,村民家中窗明几净。
美丽的龙港村
村干部介绍,龙港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通过开展“文明新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邻里和谐。全村有多户人家,以张、孙等姓氏为主,大家不分彼此,亲如一家。
记者:曹松林曾惠
图片来源于红河日报资料库、红河图库
责编:张哲心
“”是云南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官方调查电话,请放心细致接听,客观公正回答问题,切勿挂断、绝接和使用不文明用语,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