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至15日肝脏气弱,心火旺盛养生注意3 [复制链接]

1#
早期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s://m.39.net/pf/bdfyy/zqbdf/

身在北半球的我们不难感觉出,现在的白昼明显地是要比黑夜更长了,而除了白昼时间变成以外,这自然中的气温和湿度也正在节节攀升。

而关于夏至的记载,《孝经纬》中是这样说的:“芒种后十五日,斗指午,为夏至。夏至者,言万物于此,假大而极也至也。”

所谓“假大而极”,主要反映的是这夏至之后,自然生物活跃,人体阳气逐渐旺盛、新陈代谢渐渐增强的情况。

因此对应夏至之后的变化,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所以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夏至日的三忌三宜,以及两个适合做的动作和三道适合喝的饮品。

夏至三候:注意3忌3宜

夏至首候:鹿角解

本年夏至鹿角解时间在农历五月廿三至廿七之间,公历则为6月20日~25日;所谓鹿角解,字面意义上就是鹿角脱落的意思,而在古人看来,鹿为阳物,所以角朝前升,而相对的则是麋,麋的角则向后生长,所以属性为阴。

所以,当这鹿角脱落的时候,正是阴气产生而阳气开始盛极而衰的时候,这也正应了夏至日“一阴生”的规律,故而鹿角解的现象便是反应此阶段中,夏至日阴始生,阳始减的现象。

此时适宜:采晒小蒜;原文:《千金方》曰:“采小蒜曝干,解诸毒。”

此时忌讳:吃茄食鲤;原文:《济世方》曰:“五月不可多食茄子,损人动气。茄属土耳。”;《千金方》曰:“五月勿食鲤,多发风。”

夏至次候:蜩始鸣

本年夏至蜩始鸣发生在农历五月廿八至六月初二之间,公历则为6月26日~30日;这里的“蜩始鸣”中的“蜩”即是“蝉”,根据古书和古人的理解,这蝉之所以会在夏至鸣叫,是因为雄蝉属阳,因此只要这蝉感到阴气,便会鼓翼而鸣。

此时适宜:增加阳气;原文:《吕公岁时记》:“夏至一阴生,宜增阳以折阴气。”

此时忌讳:生冷食物;原文:《本草》云:“勿食山泽中水,勿食未成核果,令人寒热,勿食生菜,勿食鸡肉,勿食蛇鳝,勿食羊蹄。”

夏至尾候:半夏生

本年夏至半夏生,具体在农历六月初三至六月初八之间,公历则为7月1日~6日;这里的半夏是指一种喜阴的药草,而半夏每逢仲夏之时,便会在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我们从中可知,到了半夏生的时候,性阴的生物已开始日渐繁盛起来,对应的,这阳性的生物却会慢慢走向衰退的道路。

此时适宜:清新暑气;原文:《灵宝经》曰:“六月六日,宜修清暑斋。”

此时忌讳:忌吃菘菜;原文:《岁时记》曰:“勿食菘菜,发皮肤风痒。”

夏至以后:常晒太阳,驱寒补阳

夏至以后记得常晒晒后背,给身上阳气最足的地方充满电,全身都会积蓄到能量

这时候太阳阳气足,而我们的后背也是阳气最足的地方,后背的督脉统领着身体里的6条阳经,借助最足的太阳,也给身体的主干线注入能量,这里通了暖了,阳气自然会潜入支流,整个身体都会很舒服,全身都会积蓄到能量。

简单说来,就是借着太阳,在上午9点到下午9点(巳时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赤身裸体晒太阳,不管男女。

我在家晒尽情脱掉,在外面也可优雅露出,我还买了个露后背的裙子,专门用来晒背:)

真的感觉,一点也不热,在家吃饭热着了,也会汗流浃背,那种热是往外散的。

晒后背呢,太阳的阳热是往身子里走的,身子里是寒的,所以是被温煦着,特别舒服。后背被晒到的那一刻,我的心也一下子就安定了,没有无聊,没有杂念,中午晒背,楼下没有人,微微闭上眼睛,天地间的风声鸟声,似有似无间,觉得自己也消失了,那感觉真好啊。

晒一会儿,反手摸一摸,后背,大椎会发热,回屋后也会持续好久,如果你久居空调房,出来晒一晒,真有种久旱逢甘霖的痛快和舒服!

注意:晒背不晒头,也不要空腹晒。一开始晒上20分钟,再酌情增加。孕妇不晒,老人谨慎。晒后不要马上吹凉风。记得补充水分,特别是那种滋阴的,最好是温热的水啊,不然肚子会不舒服的。

膝盖怕凉呢?

膝盖也是很容易受凉的地方,这里脂肪少,寒气很容易从这里进入,膝盖的承受力又大,30岁以上更应该好好保养。除了日常保暖,黑色护膝来帮忙,向老天爷借点阳气,温煦自己。

晒上去,非常舒服,整个膝盖像是泡在热水里一样,又像是贴上了一贴永恒的热灸贴。温暖,渗透,是热水使劲冲表皮无法比拟的温暖。脚踝凉,小腿发凉也可以试一试,把黑色的布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晒上一阵子,你会感觉膝盖里面在发热。

睡不好?更要晒太阳

很多朋友说最近睡不好,我们闷在屋子里的时候太久了。多晒一晒太阳吧,东方的太阳每天都带来新的能量,身体很聪明,多晒一晒,白天就更像白天,晚上就更是晚上。身体就更容易睡着。

自己晒太阳,古人有个好听的名字——「负日之暄」,如果晒的时候,加上一些不点燃的艾绒,铺在身体上一起晒,便是古法「日光灸」。

日光灸,天上的阳气和地上的阳气一起拥有:

如果你容易受凉腹泻,冷饮无度,被迫久居空调屋中,很想暖一暖又怕上火,就可以试一试这个方法。

趁着早上或是上午阳光还不那么毒辣的时候,将艾绒摊开,铺平在受凉的小腹上,有条件的,还可以趴下来,铺艾于后背,让太阳晒15~30分钟。

没有太阳的时候,或是在空调屋子里,可以穿着防寒,把纯阳之物带在身上,慢慢吸收艾绒的阳气。

像常年待在空调房、爱喝冷饮、爱熬夜的人,包括很多喜欢穿露脐装,内衣单薄的女性,都容易被寒气入侵,损伤阳气,导致「脐腹畏冷」。

夏季就非常适合用三伏贴来温煦阳气,排寒保腹。它无烟无明火,非常方便,更适合咱们忙碌的上班族。

这款三伏贴主要是由元胡,白芥子,细辛,甘草,肉桂,桂枝,冰片等原料制成,所有的草本植物都是天然萃取,无污染,按照古方的配比,浓缩制膏,打开后就能闻到浓郁的草本香。

所有的草本经过提炼浓缩,熬制成膏,滩涂在无纺布贴上,无纺布贴的材质亲肤透气,即使在闷热的夏季也不容易闷汗,贴在身上也几乎没有异物感,很牢固,不会轻易掉落,撕下后也没有胶痕哦。

裁剪成可爱花瓣儿的模样,即使贴在我们胳膊上,外露出来,也不影响美观。撕开贴纸后贴在我们受寒的部位,每次6~10个小时,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无论是白天贴还是晚上贴都可以,没有要求。

非常简单,这款三伏贴小朋友也能用哦,只需要缩短时间即可,一般儿童使用时间在2~4小时,经常喜欢吃冷饮,吹空调的小朋友,可以趁着夏季贴一贴三伏贴,为了方便大家查找部位,我们还配备了敷贴位置图,养生小白也能轻松上手哦。

无论是背部,腿部,腹部,胳膊,脚底都能贴,还配备了敷贴的位置图,方便我们贴的时候选择部位。养生小白也能轻松上手,儿童使用时,时间控制在2~4小时即可。

每一贴撕开后就能用,小巧方便,即使出门在外,也能随时随地驱寒补阳。贴在皮肤上也不会影响我们行动或是外在形象哦,安全无烟,避免烫伤。(上图为演示部位,实则贴于皮肤上)

夏至以后:常活筋骨,气态自舒

关于夏至日,孙真人曰:“(夏至)肝脏气休,心正旺,宜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早起早,慎发泄,尤宜斋戒静养,以顺天时。”

意思是说夏至日的时候,因为阳气极盛的原因,所以肝脏会受到心气的排挤,进而变得孱弱,因此此时便应该做些补益肝肾的事情。

另外夏至前后,睡眠应该早起早睡,对于类似出汗和房事这样的发泄之事应当谨慎而为,所以最好静心顺天,以应其时。

但古人说那么详细,并非是要让我们在夏至的时候只躺着就好,毕竟该运动的时候,还是得运动的,不然怎么能掉心气,来养护肝肾呢?所以,这边就列了两个适合在夏至日做的养生操,以供大家夏至养生之用。

夏至节气养生操:活筋骨,畅身体

第一式:屈膝踏地

动作详解:正身平坐,两腿伸直,两手放平,接着右腿屈膝内收,脚掌自然踏地,右手安放在右膝之上。

第二式:抱足蹬起

动作详解:两手十指交叉,先将右脚踏在两手当中,接着右腿用力,再让右脚向前蹬出。接着使两臂用力再将右脚拉回,最后重复三次即可。

第三式:松手舒脚

动作详解:两手伸开,右腿伸直,还原成正身平坐的姿势,接着将呼吸调匀,全身进入放松的状态。

第四式:以左易右

动作详解:然后以相反的方向再做一次屈膝踏地。

第五式:抱足带掌

动作详解:两手十指交叉,先将左脚踏在两手当中,接着左腿用力,再让左脚向前蹬出。接着使两臂用力再将左脚拉回,最后重复三次即可。

第六式:屈伸相宜

动作详解:两手伸开,左腿伸直,还原成正身平坐的姿势,即可完成动作。

炎炎夏至:3味解暑良品,安度整夏无忧虑

在夏至日这天,因为“午火旺则金衰。”的缘故,所以我们在饮食上,也应以“保养生脏。”为主要方向;可夏天气候炎热,而每逢气温高涨的时候,这冷饮自然是离不了的,但对于冷饮的问题上,古人的态度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坚决一些。

如《养生杂纂》所说:“(时人)气弱,当夏之时,纳阴在内,以阴弱之腹,当肥冷之物,则多成泄泻,一伤真气,卒难修复”通俗点说,就是夏季时候的人们,体内往往气血较弱,且夏至阴生的缘故,所以此时我们的脾胃也通常处于“阴弱”的状态中。

而如果我们以“阴弱”的脾胃去消化肥腻和寒冷的食物,那么轻则容易造成腹泻的问题,重则会伤到我们体内的真气,这真气一旦受伤了,那么便很难修复。

那么到了夏季,我们又该喝些什么呢?这点建议大家参考一下《玄枢》的建议,原文是这样说的:“是月宜饮木瓜酱、梅酱、豆蔻汤以祛渴。”而这木瓜酱和梅子酱的做法,我放在下面,大家要是想做,就可以对照着在家中试一试哦。

第一道:解暑木瓜酱

《抱朴子》曰:木瓜酱:用木瓜十两,去皮切细,以汤浸淋,加姜片一两,甘草二两,紫苏十两,盐一两。每用些少泡汤,沉之井中,候极冷饮之。

材料准备:木瓜克、姜片50克、甘草克、紫苏克、盐50克。

第一步:先将木瓜“去皮切细”,接着用热水浸湿。

第二步:接着再将木瓜中放入姜片、甘草和紫苏及盐搅匀,之后放入冰箱,想喝的时候取一点放入水中,最好冰镇一下为佳。

第二道:清新梅子酱

《抱朴子》曰:“梅酱,用熟黄梅十斤,蒸烂去核,称去核肉,每斤加盐三钱,加紫苏干一两,干姜丝二钱,甘草三钱,搅匀,日中大晒,待红黑色收起。用时加白豆仁,檀香些少,饴糖调匀,和水服,最解暑渴。”

材料准备:熟黄梅5kg(可能略多,在家做可以按比例减少)、紫苏干50克、干姜丝10克、甘草15克、按比例增加的食盐。

第一步:先将熟黄梅放入蒸屉蒸煮,蒸到软烂便可去核取出备用,此时将去核黄梅称重再按比例放盐(每斤去核黄梅加盐15克),接着盐搅匀后,再放入自速干、干姜丝和甘草,同样搅匀成泥,最后将黄梅泥晒到红黑色即可收起。

第二步:喝黄梅酱的时候,可以加入白豆仁或者麦芽糖。

第三道:解腻六物膏

现在除了上述的两道古法饮品外,这里还有一道六物山楂膏,大家也可以尝试着在家熬熬看,同样冰镇之后也非常解暑:

材料准备:山楂克、炒麦芽、鸡内金、茯苓、山药、大枣各30g、糖克。

第一步:接着将材料洗净控水备用,然后准备砂锅一口,加入漫过材料的清水再度浸泡2个小时左右,之后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2个小时。

第二步:当汤水收干一半便可关火滤渣,其后将汤水倒入铁锅,加入冰糖煮至粘稠便可收膏,成品六物膏色泽发亮,膏味清香隽永,滴水入膏可见成珠不散之象,谓此六物膏方乃成功

这六物膏因为汇集了六道养胃明品,故而泡水入口以后,便可辅助脾胃进行更好的消化,如因脾胃亏伤所致的积滞、呕吐和腹胀,都可以用六物膏进行补阳,此外如果家里老人孩子平时总是在夏季食欲不振的话,那饭前泡上一杯六物膏来喝,这食欲也会慢慢恢复起来。

但熬六物膏虽然看似只有两步,但是中间所历辛苦却是鲜有人知,而要想真正熬好一锅六物膏,那更是需要极高的经验和手艺。

所以,如果大家害怕翻车的话,那么这里就重点推荐一下我们家的这款山楂六物膏,这款六物膏由消食的山楂、补血的大枣、健脾的麦芽、温中的山药、利水的茯苓及助胃的鸡内金所组成。

这款六物膏中所用之物俱是能帮助脾胃畅通的食材并且严格依照古方八道工序进行熬制,成品六物膏不仅能滴水成柱,还能倒悬成丝,一杯下肚便可温润脾胃辛劳之后的疲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