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证
此条提出了太阳伤寒的典型证候,被称为“伤寒八证”或“麻黄八证”,即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气喘。
麻黄汤以麻黄、桂枝、炙甘草为3:2:1为宜,先煮麻黄,去上沫是因为古代所用麻黄大多为医生新近采收,其辛温之性较烈,服后容易使人心率加快,出现心悸、心烦等,今用麻黄,多为药店炙麻黄,且放置已久,辛温燥烈之性大减,所以不必先煮。
“余如桂枝法将息”是指汗后不解,因其腠理已开,则当以桂枝汤善后。
麻黄汤又名“还魂汤”,有些中医用炮附子几百克的大剂四逆汤去回阳救逆,实际上不需要,用麻黄汤就好,此条辨未写脉证,说明不是只有脉浮紧才用麻黄汤,病人危急的时候照样可以用到麻黄汤!
发热是因为病毒侵袭,体温调节,汗发不出来;头痛是因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上冲;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是因为水液代谢到皮肤表面排不出去,渗到肌肉,这种痛严重时像被鞭打一样。恶风就是怕冷,这种冷的程度,有时甚至躲到大衣里面去。为什么无汗而喘,因为肺主皮毛,皮毛和肺被寒束到,俱闭不能宣泄。
一般来说,麻黄汤是被冬天寒气所伤,但是现代人可能因为吹冷气,或是突然跳到游泳池中,从而出现麻黄汤证。
麻黄所有的药典都在讲解表,实际麻黄是发阳,不只是太阳证用到麻黄,少阴证与厥阴证都可能用到麻黄。如少阴病的第一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配杏仁以补肺之津液,桂枝汤中,桂枝配芍药甘草补肠的津液,如果麻黄配芍药甘草而不用杏仁,结果肠的津液很足,肺干掉了。
麻黄汤是入肺,桂枝汤是入脾,如果麻黄汤的病人开成桂枝汤,结果发汗在肌肉上,发不到皮肤表面上,病人会更增腻,更烦躁。
《玉函》《脉经》《千金翼》“身疼”作“身体疼”。《千金》“恶风”作“恶寒”。
法乎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