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末伏趁着伏天治冬病 [复制链接]

1#

末伏,迎面而来的风都是带着热浪的,基本不会感受到一丝凉风。小时候老人们常说,这是土地中积存的热气,立秋之后,意味着炎热的日子还要继续,一定要注意秋老虎。

蟋蟀也忍受不住暑热,栖息在砖缝,土穴,草丛里,只有到夜晚才出来。由于地面温度高,我们走在路上都烫脚,老鹰为了清凉也会选择在高中飞翔。

处处都散发热气,走到哪里都要面临着暑热,于是乎,很多人都习惯闭门不出,在空调房里舒舒服服工作休闲。

虽然末伏热重,但这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后一段好时机。是全年最好的排寒湿,舒筋散热的时机,一定不要错过。

尤其是到了冬季我们容易关节疼痛,肌肉酸痛,阳气不足的朋友,一定要趁着暑热的时节,把体内积累已久的寒湿排出去,补足阳气,舒舒服服过接下来的日子。

末伏,好好健脾

我们的脾胃也属土,所以在立秋后,我们要好好养护脾胃,加上许多需要排湿寒的朋友,更要重视脾胃的养护,因为随着我们因暑热天气,吃的冷饮雪糕,这些寒湿气都会积在脾胃中,管不住嘴,就只能靠我们及时去帮助脾胃排湿寒了。

夏季,阳气和气血都外浮于体表,内部的脏腑(包括脾胃)都比较虚弱,加上食欲差又炎热,我们总是会吹空调,吃冷饮,这时候寒湿就会长驱直入,伤害到我们脾胃的阳气,内藏于体内,等过了夏季再慢慢发作。

末伏,天地之间,热而化湿,湿气又会困脾,在这内外的夹击下,我们的脾胃能舒服的了吗?

所以在末伏,一定要把脾胃养护好,守住脾胃的阳气,在帮助脾胃把积留已久的寒湿排出去。

一吃黄鳝

脾胃如果寒湿很重,我们可以在这段时间吃点黄鳝,黄鳝性温,不但可以补肝脾,祛湿,还能补气血。对咱们阳虚,风湿重的人有好处,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立秋后的黄鳝最肥美,营养也最丰富,肉质细嫩,皮滑刺少,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蛋白质以及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黄鳝在南方可是道名菜,无论是红烧,炖煮,做汤做面,都十分美味,比如淮安的“全鳝席”可做道黄鳝佳肴,可见人们对于黄鳝的喜爱程度。

分享一道温中和胃,祛湿散寒的黄鳝粥,味道鲜美,非常适合咱们脾胃湿寒重的人。

准备黄鳝1条,大米适量,姜片少许。黄鳝需要去骨,清理内脏,切成小段。

热油放蒜末,姜片,黄鳝加适量料酒翻炒去腥,之后加入一碗清水,小火炖10分钟,之后打开盖子,加提前煮好的白粥进去,搅拌均匀,盖上盖子焖5分钟即可。

二食莲藕

正所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除了赏荷以外,就是食藕了。脆嫩清爽的莲藕,是夏季“三宝”之一,能解暑,健脾,补脾血,养脾气。

在江南,所有的小食都比不过一盘蜜汁藕,把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当凉菜吃。眼下正是莲藕上市的季节,我更喜欢的是桂花糯米藕。

准备一节藕,糯米适量,冰糖,糖桂花,食盐。把糯米洗净,浸泡一天,刮去藕皮,把藕的一头切下来,用筷子往里面填充糯米。

之后把切下来的藕头,盖在藕上,扎上牙签固定。锅中放入清水,大火加热,等到水煮沸后,加入冰糖,糖桂花和食盐,盖上盖子,转小火煮一个半小时,期间要不断给藕翻面。关火后,要把糯米藕放在锅里浸泡1小时,之后晾凉切片,撒上糖桂花和干桂花,软糯香甜。

三晒伏姜

有句老话叫,暑热晒伏姜,意思是在三伏天中,把生姜切片或是榨汁,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到容器里,盖上纱布,放到太阳下晾晒,等到姜和红糖充分融合后就可以食用了。

这个伏姜对我们脾胃虚寒,伤风咳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还能促进我们气血的循环,促使我们皮肤毛孔张开,把体内多余毒素,寒气,热气都通通带走。

很多人晒伏姜会选择在大暑,其实时间上没有那么苛刻的要求,在乡下时,等到一入伏,老人们就开始晒伏姜了,晒好的伏姜一整年里都可以食用,驱寒效果也会更好。

在乡下有院子的朋友,可以到了后面伏天,晒点伏姜来帮助脾胃补阳气,祛湿寒。如果咱们住在楼房,没办法晒伏姜,也可以试试生姜其他的吃法。

生姜辛热,能帮助身体祛湿散寒,而且专门可以帮助补脾胃的阳气,非常适合咱们需要健脾养胃,脾胃虚寒的人。

比如这道用红糖和白姜炒制的红糖姜片,不光营养丰富,口感也是非常不错的。甜丝丝的,入口是醇香的红糖味儿,等到糖霜慢慢融化,姜的辣味才显现出来,而且白姜的辣味小,纤维少,吃起来不柴,口感更好。

虽然白姜辣味小,不呛口,但是它驱寒散湿的能力并不亚于普通的生姜哦,这是铜陵当地的八宝之一。

新鲜的白姜从地里挖出后,就要拉倒工厂加工制作了,经过机器切成薄厚均匀的姜片,再由炒姜的师傅制作,炒姜对火候的要求很高,火大了容易糊,就会发苦。火小了吃着就甜腻,咱们炒姜的师傅都有着十几年的经验,炒出来的姜片都裹满了厚厚的糖霜,吃着甜度适中,不齁不腻。

而且这款红糖姜片,包装也进行了升级,铝箔的小包装,密封性更好,小小一包放在口袋里十分方便,也不用担心吃不完受潮浪费,开袋即食,适合咱们没时间养生的人。

而且把一包姜片用沸水冲泡开,就会秒变红糖姜茶,喜欢红枣,枸杞,玫瑰花的还可以加点进去,多种搭配随心搭。

无论是老人,小孩子还是我们青年人,都能吃。特别适合脾胃湿寒重,容易腹痛,拉肚子的人。

除了红糖姜片,我家里的老人更偏爱醋泡姜,很多老人都不爱吃甜食,唯独对腌制的菜感兴趣,我家中老人就是,搭配着酱菜都能吃一顿。而醋泡姜这种腌制的小菜,酸辣爽口,很是开胃。

这款用铜陵白姜腌制的醋泡姜,正好满足了老人们的味蕾,而且0添加,没有防腐剂,添加剂等化学成分,要知道这种长期吃的腌制食品,添加太多各种烂七八糟的东西,对身体没好处,我们吃的就是这份健康,必然不会让化学制品损伤了它的营养和风味。

白姜汁水多,含水量高达90%以上,又脆又嫩,非常爽口。一口咬下去姜汁四溢,当时去铜陵还吃过新鲜的白姜,就像水果一样。

配料只有白姜,老陈醋,食盐,白砂糖和纯净水,经过灭菌处理后,真空包装,都是玻璃瓶装,不怕瓶子被醋酸腐蚀,更健康,也更方便储存,不含任何添加剂,没有防腐剂,地地道道的铜陵田间滋味。

从白姜的出土到被加工出来,时间不超过一天,这才能最大程度保留住白姜的鲜嫩口感。吃上一口,就很难忘记这个滋味。

美丰道铜陵原产地醋泡白姜淘宝月销量74¥59购买

吃着酸辣爽口,每天早上搭配着米粥,包子,油条,特别开胃,吃的时间最好选择在7点到9点,对我们脾胃阳气有很好地补充,驱寒祛湿的效果也更好。

坚持食用一段时间,我们体内的阳气会越来越足,精神也会越来越好。

如果实在吃不惯生姜,我们也可以用姜丸来温暖我们的脾胃,祛湿散寒。姜丸用的是云南的小黄姜晒干打粉,与清水一起,制成的小丸子,颗粒很小,方便我们吞咽。

这个姜丸直接用温水送服即可,不用嚼也不用含着,吃完后嘴巴里只有很淡的姜味,一会儿就消失了,特别适合不喜吃姜的人。

而且同样不含添加剂,防腐剂,放心吃,十几个一包,独立包装带着方便,而且一次性吃完也不用担心受潮变质,这款姜丸是不含糖的,无论是我们身材管理中还是因身体原因不能吃甜食,都可以试试这道姜丸。

我喜欢在早上吃一袋姜丸,这一天下来肚子里都暖乎乎的,特别舒服。

末伏,祛湿补阳

上面的一些饮食,重点可以帮我们把脾胃中的湿气,寒气去掉,把脾胃的阳气提升上来。如果想要更全面冬病夏治,把身体的一些陈年问题,趁着夏日舒缓改善,就要加大补阳气的力度,更彻底帮助身体祛湿散寒。

末伏后不久我们就要处暑了,而在三伏中,最普遍的养生方法,莫过于三伏贴。就是利用一些温热性质的草本,做成膏,贴在我们的皮肤上,就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祛湿散寒,温补阳气。

很多人都怀疑,三伏贴真的这么有用吗?当然!我们的皮肤其实是会呼吸的,是能够交换外界的气与体内的气的,而三伏贴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把草本中一些温阳,祛湿散寒的作用通过皮肤,进入到身体中,瓦解体内更深层的湿寒。

其实三伏贴不光三伏期间能贴,一年四季都能用,只不过在三伏期间,我们可以事半功倍,把体内的湿寒祛除的更彻底,身体敏感的人都有这种经历,像是肌肉,关节疼痛,咳嗽等问题,一般多发于冬天,夏天就很少出现。

因为夏季的阳气旺盛,我们体表的正气也比较足,寒邪是不太能侵犯到我们的,而冬季阳气弱,这些寒邪就容易伺机而动,攻击我们的身体,随之出现不适。

所以人们就利用了夏季阳气充足,趁着寒邪无法在身体中动手的时候,彻底把它们赶跑消灭掉。

三伏贴的使用历史大概已经有三百多年了,很多人都是它的忠实粉丝,尤其是对于寒湿而导致的问题,三伏贴就非常适合了。

它用到的都是一些温热的草本,专门针对祛湿散湿,活血化瘀的,比如这款三伏贴,里面的成分就有元胡,白芥子,细辛,甘草,肉桂,桂枝等原料。

这些天然的草本,经过慢火熬制,变成浓稠的膏,摊涂到无纺布上,散发着浓郁的草本香。而且轻薄透气,夏天用也不会闷汗发痒,撕下后也没有任何的胶痕,使用起来非常便捷。

小小的一贴,可以贴在身体任何部位,肩膀,腹部,腰部,腿部,胳膊,哪里寒湿重就贴哪里,很牢固,即使小孩子爱动,蹦蹦跳跳也不会掉。花瓣的形状,美观大方,外露也没有问题。

而且这个三伏贴,老人,孩子,青年都能用,使用简单,一看就会,一撕一贴即可,如果不知道贴哪里,里面还有一张敷贴的位置图可以参考。在暑热的时间备上两盒,贴一贴十分不错,0难度,即使养生小白也能轻松上手。

敷贴的时间一般成人6~10小时,儿童2~4小时即可。

在这三伏的最后的日子里,抓住这个排寒祛湿,温补阳气的好时机,把积累在身体的一些冬季遗留问题,好好解决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