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肖玲玲
在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系统有这样一位老干部,发挥专业特长长期为附近村民做义诊,把给病人做检查、把脉、量体温、出具药方当作“家常事”,他就是青岛市军休二中心现年84岁高龄的军休干部刘学通。
刘学通出生于中医世家,退休前历任军事法院法医、青岛警备区保卫处处长兼军事法院院长等职务,退休后不甘于军休所自在安逸的生活,年来到崂山区沙子口镇南姜村开荒绿化、植树造林、义务行医,帮贫济困,这一干就是三十五年。年,因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贡献突出,刘学通家庭被评为“青岛市绿色家庭”。
“解放前家里穷,兄弟6人吃不饱穿不暖,冬季大雪天跟着哥哥们去要饭……”回忆起往事,刘学通眼角泛起泪花。“受过穷以后才知道穷人的苦,当了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刘学通说,年,他承包了更大的一片荒山,周边没有路可走,到处是乱石杂草,土壤层流失严重,方圆几公里都没有人住。
面对困难,当兵的人说干就干,“没有土我就花钱去附近村庄买,一口气买了多拖拉机土运到山上。缺树苗我就把刚买的二手伏尔加轿车顶绑上支架和行李,跑到烟台等地买树苗,可以说是走哪住哪,之后再把买回的树苗一棵棵运到山上。”刘学通说,实际上,当时为了绿化荒山,几乎花掉了他所有的积蓄,“现在这里郁郁葱葱,仿若天然氧吧,我觉得很值得。这些年载种的樱桃、桃子等果树每年产量得有好几万斤,我都送给周围村民了。”
山上环境好了,有些村民陆续搬到了山上居住,为了方便老百姓进出,他用积攒下来的退休金分六次修好了一条一百多米的水泥路。
崂山靠海近,村民大多出海打渔,许多老百姓患上了关节炎、腰椎病等骨病。进山后,刘学通和老伴儿背上竹筐走遍了大山寻找丹参、细辛等中药材。村民们听说山上住了个医术精湛的退役老兵后,都纷纷找来寻医问诊。
崂山区沙子口镇南姜村渔民曲同传说:“我下海打渔落下了腰椎病,疼的厉害时候在床上躺几个月起不来,学通同志给我熬药治病,病治好了他分文没有收。”
78岁的王孔厚住在李沧区大枣园社区,股骨头坏死瘫痪多年,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王孔厚家人找到刘学通。时值寒冬,他二话不说赶了20多里路给王孔厚看病。经过20多次治疗,王孔厚可以下地活动了,这次他还是分文未收。几十年来帮过多少人,免费义诊多少次连刘学通自己都数不清了。
刘学通老家蓬莱市石良镇庄头村,“地处大山里的贫困村。小时候我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为了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年,他筹集了十几万元买了电视、活动器材,帮助村里建老年活动中心,还给60岁以上老人每人送了一床羽绒被;去年12月,他又给村里送过去两万元现金和价值几万元的物品,并送给60岁以上老人每人一个腕式血压治疗器;汶川、彝良、玉树地震他捐了元;为了抗击疫情,捐了元……“如果国家需要我再追加捐赠。”
活到老,干到老,为老百姓服务做到老,是刘学通做人的原则。35年来,他不仅是大山的“播绿者”,也是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