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详解麻黄附子细辛汤 [复制链接]

1#
彭洋怎么挂号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8/9241907.html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以下是杨兆林教授师承弟子跟诊经方医案、医话或自己门诊临证医案,供临证交流,提高临证,开阔视野。杨兆林老师诊疗预约,(请提前两天预约)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原文: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组成: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苔白,脉反沉者。

功用:助阳解表

方义: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以鼓邪外出,良药相合,温散寒邪而恢复阳气,共为主药;辅佐细辛外解太阳之表,内散少阴之寒,既能助麻黄发汗解表,又助附子温经散寒。三药合用,补散兼施,可使外感寒邪从表散,又可因护其阳,使里寒为之散逐,共奏助阳解表之功。

加减化裁/p>

若证为阳气虚弱而见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肢冷等,宜加人参、黄芪合附子以助阳益气;兼咳喘吐痰者,宜加半夏、杏仁以化痰止咳平喘;兼湿滞经络之肢体酸痛,加苍术、独活祛湿通络止痛。

重要文献摘要:

1、《伤寒论类方》:附子细辛为少阴温经之药,夫人知之。用麻黄者,以其发热,则邪犹连太阳,未尽入阴,犹可引之外达。不用桂枝而用麻黄者,盖桂枝表里通用,亦能温里,故阴经诸药皆用之。麻黄则专于发表,今欲散少阴始入之邪,非麻黄不可,况已有附子以温少阴之经矣。

2、《伤寒溯源集》: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发微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云。

医案:

身痒患者,男,36岁,身痒近两个月,开始口服西药治疗有效,但停药数天后又继续痒,甚是苦恼,又找中医治疗数次无效,因来郑州工作,经别人介绍来我处请求中医治疗。症见:身痒,怕冷,手脚凉,无汗,饮食及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无力。询问其发病原因,患者说一次感冒后,感冒好了,身却痒了。

病机/p>

此病感冒后所发,与发汗不得法,外感风邪稽留皮肤腠理所致。患者素体肾阳虚,加之外感风寒,成太阳少阴合病。

治则:温里解表,祛风止痒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麻黄10g,炮附子10g,细辛10g,徐长卿2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5枚

按语/p>

外感风寒感冒,如果失治误治,汗不得法,往往会使风邪稽留肌表,导致或痒、或痛等疾患,如加之身体素虚,无力抵抗风寒,则风邪长期滞留,疾病反复发作,治疗要内外皆治,方是正法。

师父杨兆林主任简介杨兆林52岁,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河南伤寒名家,著名经方实战家,医院中医科主任。

现任世中联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世中联河南儒医文化研究会经方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上药集团好护士药业“自厚生”中医经方首席学术顾问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河南黄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会长、医疗组组长

创办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