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彭洋 http://www.hyfdcw.com/news/59282.html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方,原方由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组成。有温经助阳,解表散寒之效,适用于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见无汗恶寒较甚,发热较轻,脉不浮反沉者。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疑难杂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兹举验案如下:
腹痛
尹某,男64岁煤矿退休工人年3月15号初诊。
自述:遇风则腹痛泄泻40余年,加重近20年。年轻时即有此疾,不能风吹,一遇冷风则腹痛,随之泄泻,腹痛及减,反复发作,不得已工作从井下调到井上,仍是遇风发作。期间迭经中西医多方治疗,述其吃过的中西药品可装一四轮车,由于不断吃药,连皮肤用舌头舔都是药味,但疗效甚微,遂对治疗失去信心,因病提前退休。近十余年来,病情有增无减,发展到冬天不能出门,棉大衣不离身,盛夏也要穿夹克,一遇风吹草动及发病,几成废人。刻诊:腹痛绵绵、喜温按,遇冷风则腹痛如绞、痛则腹泻,泻后痛减,畏风怕冷,手足欠温,面色虚浮晦滞无华,大便不成型,舌体胖大苔白厚、边有齿痕,脉沉细紧。
中医辩证:阳虚外感,寒邪直中太阴。
处方:麻黄12克(先煎30分)炮附子15克细辛6克桂枝12克,陈皮24克苍术30克炒白芍15克防风5克川椒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服药5剂,即感症状明显减轻,原方续进10剂,症状全部消失,且面色转红润,胃纳好转,大便成形,舌质稍淡,苔薄。嘱间断服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二月余,数十年顽疾豁然若失,生活行动一如常人,一年来再未发作。
方中麻黄散寒温经止痛;熟附子温太阴之里,补阳气之不足;桂枝、细辛通彻表里,内散寒邪,外解太阳之表,加川椒温中散寒,除湿止痛;苍术燥湿;白芍缓急止痛;陈皮醒脾燥湿;防风为脾经使药。药中肯綮,故能效如桴鼓。
发作性嗜睡病
张某女61岁农村留守老人。
家人代述:不分时间、场合的睡眠发作,生活不能自理二年余,曾经北京、医院确诊为发作性嗜睡病,中西医诊疗年余无效。刻诊:神倦不爽,面色晦滞,眼睑沉重,身形肥胖,怕冷、着衣较常人为多,痰唾较多,(就诊过程中,曾有睡眠发作一次,鼾声如雷,口水自流)舌体胖大水滑苔齿痕明显,脉沉紧。
中医辩证:太、少两感,痰浊上犯蒙蔽清窍。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泽泻汤。
处方:麻黄12克炮附子15克(先煎30分)细辛5克泽泻30克白术15石菖蒲15克。每日1剂,水两煎分3次温服。
服药7剂,嗜睡症状明显减轻,原方续进10剂,嗜睡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基本能自理。间断以二陈丸、附子理中丸调理二月余,生活睡眠一如常人,三年来再未发作。
此案中麻黄温经散寒化痰凝;熟附子温少阴之里,补阳气之不足;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合《金匮》之泽泻汤利水除饮,健脾制水,以使清阳升,浊阴降;石菖蒲豁痰开窍。药证相合,故能奏功。
鼻鼽(过敏性鼻炎)
白某,男,18岁,患有过敏性鼻炎史7年,每日晨起则喷嚏频作,清涕连连,眼鼻发痒,鼻塞,遇冷风及阴雨天更甚,曾用中西药治疗未效。询知平素怕冷,手足发凉,诊见:舌胖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紧。
中医辩证:阳虚外感,肺窍失和,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麻黄10克细辛5克熟附子12克黄芪30克蝉蜕9克白僵蚕10克茯苓12克,防风5克辛夷12克炙甘草10克大枣7枚。每天1剂,水两煎分3次温服。
服药3剂即感鼻炎症状明显减轻,原方续进7剂,症状消失,手足转温,怕冷感减轻,舌质转红润,苔薄。后以附子理中丸月调理月余痊愈,两年来未再发病。
本例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所致,切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病机,故7年之疾获愈。
咳喘
李某,女,67岁,农民。
年9月7日就诊,患者自述有哮喘病史18年,发作时常感突然胸闷窒息,呼吸不畅,喘咳不止,每次服用氨茶硷、酮替芬、扑尔敏,复方甘草片等药,可暂时缓解,反复发作。查体:口唇紫绀,面色苍白,微恶风寒,汗出,四肢欠温,喉中漉漉有声,痰稀而清,舌胖质淡,苔白滑,脉沉细。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67次/分,律齐,无杂音。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透光度增高,诊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辩证:脾肾两虚型,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麻黄10克,附子12克(先煎30分钟)细辛6克射干12克炒苏子24克杏仁10克炒白术20克菟丝子30克炙甘草10克,服药一剂知,5剂药后咳喘明显减轻,续服17剂诸证悉平。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此方可以温阳散寒,助阳解表,是治疗太阳少阴同病的方剂,其中“脉微细,但欲寐”为典型的少阴病特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分析本方证时说:“此外感之寒凉,由太阳直透少阴,乃太阳与少阴合病也。太少合病,是以少阴已为寒凉所伤,而外表纵有发热之时,然此非外表之壮热,乃恶寒中之发热耳。是以其脉不浮而沉。盖少阴之脉微细,微细原近于沉也。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仍由太阳作汗而解,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妙用也。”后世多用治阳虚外感发热,视其为温经发汗之方。方中麻黄辛温表散风寒、开宣肺气;附子,壮元阳,补命火,收逐深陷的寒邪;细辛,走经窜络,入髓透骨,启闭开窍,它既可助麻黄表散风寒,能开通上焦的清窍,又有助于附子温补命门。吉益东洞在所著《类聚方》中本方条目下注解说:“不可无恶寒之证。”由此可见,脉微细、但欲寐、恶寒、发热、脉沉是本方方证识别的关键。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当,功专效宏,正如钱天来曰:“补散兼施虽发微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也。”临床可用来治疗阳虚寒凝、寒邪闭阻经脉、困阻肾阳及窒塞清窍而引起的多种疾病,只要辨证准确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白唯包编辑:黄小蕊
白唯包,三部六病研究院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科室主任。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刘绍武先生,是刘老先生看重的学生之一,又于91医院进修学习,侍诊于关幼波等中医大家,深得各位老师的治病精髓。白主任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临诊以辨证准确著称、治病以善用经方成名,治疗疑难杂证每出奇效,疗效令人叹服。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