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麻黄细辛附子汤 [复制链接]

1#

麻黄细辛附子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又名麻黄附子细辛汤(《注解伤寒论卷6》),附子细辛汤(《三因极-病证方论》)。为治疗太少两感证的代表方剂。

组成

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细辛二两

煎服法

上三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助阳散寒,发汗解表。

主治

1.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踡卧,苔白,脉反沉者

2.暴哑。突发声音嘶哑,或者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病机分析

素体阳虚,复感风寒

素体阳虚,本为虚寒阴证。应不发热,今反发热,并见恶寒甚剧,虽厚重衣被,且寒不解。说明外感风寒,正气与邪气抗争所致。

但表证脉浮,而今反沉微,兼神疲欲寐,是知里虚。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证属“太少两感证”,治宜助阳发汗,解表散寒。君:麻黄,辛透发汗解表;臣:附子温经助阳,以鼓邪外出两药相合,温散寒邪而复阳气;佐:细辛之通彻表里,协附子内散少阴寒邪,助麻黄外解太阳之表,三药相合,是在温经助阳之中微微发汗,以散寒邪,又在发表祛寒之间维护阳气,以温少阴,使外感之风寒得以疏散,而又固护少阴之阳气。故可用以治疗太阳、少阴两感风寒者。若见少阴阳气衰微,而见下利清谷者不宜用。若误发其汗,必致厥逆亡阳,应予注意。

麻黄细辛附子真题重现

患者久病体弱,面色晄白,汗出畏寒,动则益甚,平时极易感冒,苔薄白,脉细弱,宜用何方调治:A.补中益气汤B.参苏饮C.麻黄附子细辛汤D.保真汤E.玉屏风散(年72题)

参考答案: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