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八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1 本太阳病,医不解表,而反下之,脾败肝郁,因而腹满时痛者,此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解太阳之表邪,加芍药疏乙木而止腹满痛。
2 误下败中,伤其脾阳,故属太阴。脾陷胃逆,故见腹满,脾陷木贼,则见腹痛。此是误下而成太阴之病也。本条是太阳误下,中气新伤,故可加芍药也,疏木则缓急止痛也。
论;本条也可以放在太阳篇学之,太阳病坏入太阴也,太阴八九十,这三条,太阴提纲皆从太阳误下而来,故下条可加大黄利之胃腑湿热壅满也。坏在太阴,累及胃腑,胃郁生热。
太阴九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1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腹满而大实痛者,属太阴,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汤解太阳之表邪,芍药疏木以止痛,加大黄利胃腑湿热壅满,以解实痛(本条同上条,太阳误下,而成太阴)。
2 误下败中,伤其脾阳,故属太阴,脾陷胃逆,故见腹满,脾陷木贼,故见腹痛。胃为阳腑,胃气不降,则胃腑湿热壅满,故大实痛,加大黄以泻土郁也。
3 重点,此病从太阳误治之来,故可下之大黄;,此证甚少,且从外感误治之来路,切勿乱用。本太阴脏病,若是误用,枢轴败折,则陷者益陷,逆者益逆。
太阴十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胃气弱,易动故也。
1 太阴之为病,是太阴脏病,脾阳之虚,脉弱,其人本续自便利,设腹满时痛,以至大实,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胃气弱,易动故也。
2 太阴即病,胃气必弱,不言药之寒凉,而易于伤动故也。二药寒凉,以其胃弱,宜稍减之,方能有故无殒。防治其邪而伤其正,防治其标而伤其本,过用寒凉,止痛而败中,越止越痛。过用寒凉,非药之过,胃弱不受,乃人之过。本条同上两条,太阳误下,而成太阴。
附;太阳篇,伤寒误下,桂枝去芍药汤,里阳虚故去芍药。《金匮》腹满脉紧弦,下之大黄附子汤,有附子细辛保中,皆是治病不伤本也,师言中气存,无人亡之理。
按;中气是中医治病的法宝。中气是区别与化验中药毒副作用药理最大不同。余也细说不上来。没毒的寒凉(如大黄)中药吃了败中气,人就能死,阳明腑实,必用大黄,吃了就能活人。有毒的热性(如附子)中药吃了扶阳建中,中气不败,人就不死,这就是中医的中气之理。虽然中药也有毒药,但《伤寒金匮》中诸药,皆是仲景选用,必须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