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立秋特辑从情绪饮食运动衣物环境带 [复制链接]

1#

哈喽大家好!我依然是细辛!五大中药系列已经更新完毕啦(撒花撒花)!

秋天

今天立秋,细辛特意为大家准备了立秋特辑!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顺应农时,感受气候。物候变化的智慧结晶。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如今,“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秋天的开始。但是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从立秋这一天开始,到下一个节气——处暑之间的这段时间都属于立秋。也就是说,一个节气对应的不仅仅只是一天,而是两个节气中间间隔的时间段。

秋季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变为黄色,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今天,细辛准备带大家看看秋天的中医养生呢!

中医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认为,秋天是收藏的季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一、情绪——忌悲

中医理论认为,秋天对应的脏腑是肺,悲伤容易伤肺。反过来,肺气虚,则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产生悲伤情绪。

内心平和

所以,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尽量收敛神气、平和心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饮食——润肺

秋天的饮食强调滋阴润肺。

《饮膳正要》载:“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就是说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润肺。

秋梨

三、运动——持续

运动是绝对的,任何人、时间都离不开运动。进行有规律的运动也是养生的一大关键。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不只是秋季要运动,而是一年四季都少不了它。

八段锦

传统保健疗法有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五禽戏等,大家可以自行上网搜索,每天可抽出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强身健体,增强意志,增强免疫力。要注意,初学时不必过于要求动作的连贯性,可以先把动作记熟。年老或体弱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动作。

四、衣物——秋冻

立秋到来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所以要注意“平抑秋燥”,可以喝一些药茶,比如桑叶菊花茶(沸水冲泡即可,能清热润肺,清肝明目)。

桑叶茶,可以清热润肺,清肝明目

而秋天将要结束的时候也不要忙于增加衣物。轻微的寒冷刺激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使皮肤代谢加快,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准备!

注意,是轻微的刺激,要是已经感觉到了明显的寒冷还不增加衣物,就很可能受凉而伤及肺部了,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咳嗽。老人,小孩以及体弱者要及时增添衣物。

五、环境——保湿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需要注意环境的保湿,也可以多走进大自然,去公园看看。

《黄帝内经·素问》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

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好了,今天的立秋特辑就到这里啦,秋季虽然落叶纷飞,秋风瑟瑟,但也天高云淡,硕果累累。大家不妨趁着秋高气爽,和家人一起出游!

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建议都可以在评论里告诉我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