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潮祖临证精华咳嗽诊治经验 [复制链接]

1#
刘军连现在哪里就诊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517764816994709&wfr=spider&for=pc

吾师数十年来,教养不怠,笔耕不歇,临床不辍,灵验地增进了理论与理论的慎密连系。恰是这类连系,赋与了他极端灵巧天真的临证思想。当他用如此的思想去收拾那些人多叹莫能为的疑、难、顽、怪临床题目时,缔造了不少拯危济困、起沉救死的奇妙,给咱们留住了永世的思量和永世值得爱护的阅历。由于他在学术上特重肾命之阳,因此其所论病症以虚寒为多,其诊疗阅历的优异特性是尤长补火益元。

咳嗽疗养阅历

俗话有云:“咳嗽,咳嗽,医家的仇人。”足见咳嗽一症,看似平淡,诊疗却很是辣手。现代之医,治咳多用“止嗽散”,或毕集款冬花、紫菀、马兜铃、矮茶风、枇杷叶等止嗽药于一方,施行饱和轰炸,强权抵制,事实逼而生变,时常拔苗助长,不光咳反加剧,并且生出胸闷气紧、声撕咽痛、身重腹胀,以至咳血水肿等变证来。

吾师驳斥其非,以为这是中医理论失于发挥之大可怜。他指出:治咳之真诀,只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求之即可赢得。《内经》论咳嗽之总纲,《伤寒论》论外感之咳,《金匮要略》论内伤之咳,述症各种,归于治要,只在“气”、“津”二字高低身手。他把咳嗽分为新咳、久咳、历老迈咳三类论治,既方便概略,又行之灵验。

新咳:多为外感六淫而至,诊断时必须辨明感邪性质,但不管感觉何种邪气,其根本病机均为肺气郁闭。因此,诊疗时只需祛邪开郁,通畅其歧途,宣通其肺气,自能不治咳而咳自止,不只嗽而嗽自宁。若强为抑敛,肺失宣通,邪无前程,必生变端。凡外感初起,大多都不同水平地兼有风寒之邪,故吾师凡治外感早期咳嗽,用辛凉之剂亦每兼三拗,以宣通肺气。

久咳:特指外感愈而嗽不只,用时逾月者。多为早服、过服凉遏或滋养之剂,致令肺气郁闭,水津不布,五经弗成,久而郁于膜腠,肺失清虚使然。其根本病机为气滞津郁。诊疗时唯调气行津是务,畅已郁之气,行已滞之津才是处死。惟有气津时兴,膜腠和善良利,肺的宣降之机才气复原平淡,咳嗽才气断根。吾师治此,多以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获效。亦有火郁、湿郁、津伤者,又当针对不同病因、病性、病机而调养之。

历老迈嗽:五脏六腑皆使人咳,不独肺也。此类咳嗽,或为久病大病以后,脏腑受伤,波及于肺而致;或为久咳不已。津凝膜腠,气隧挛急而发。久咳而至者,治宗久咳法。脾虚生痰而咳者,六正人汤治之;肝郁气滞而咳者,小柴胡汤治之;心阴不足,心火灼金而咳者,天王补心丹治之;肾阳虚衰,寒水不化,上射肺金而咳者,真武汤治之……总之,能辨脏腑寒热底细治之,则久咳可愈,老嗽可除。

表闭咳嗽案

方某,女,19岁。年4月2日,以咳嗽4天前来吾师处就医。

自述:4天前伤风发热,咽痛咳嗽,自服抗病毒冲剂、蛇胆川贝液、青霉素片、喉炎丸等药退烧,但咽痛未减,咳反加剧。

问诊:咳嗽胸闷,咯痰不爽,口鼻气热;闻诊:语音重浊,咳声不扬;望诊:舌红,苔薄黄而润,咽部充血黯红;切诊:六脉浮紧而数。

诊断:伤风咳嗽。

辨证:表寒里热。

治法:解表清里。

方药:三拗汤化裁。

麻黄10g金银花15g杏仁15g

甘草10g大青叶15g连翘15g

板蓝根15g

水煎服,1日1剂

服1剂,咽痛减,咳音洪亮,咳吐黄稠痰。原方加桔梗10g,续服2剂,痰净咳止,咽痛亦愈。

议论:

[1]咳声不扬,语音重浊,是感觉风寒之邪的奇异性病症,具备重大辨证价格。口鼻气热、六脉未静,是前服寒凉,里热郁闭明证。以三拗之辛温发越,开宣表卫,以银、翘、大、板之辛凉清解,消除里热,表卫开则肺气宣通,里热解则肺气清宁,故不只咳而咳自止。

[2]本案属表寒里热之证,天真清里则愈清表愈闭;天真温散则愈温散里热愈炽。左支右绌,非寒温并用,内外两解,难收全功。

阴虚久咳案

侯某,男,44岁。年5月11日,以咳嗽4个月前来吾师处就医。

自述:4个月前患伤风咳嗽,经中西诊疗疗,伤风愈后咳嗽不只,遂自服止咳中成药多种,未收效。问诊:咳嗽高发于半夜或穿衣脱衣之时,咳时气味奔涌,须连咳数声,有泡沫痰一些,咳出时方止;望诊:形容无大异,舌红,苔薄黄乏津;切诊:六脉沉弦。

诊断:咳嗽。

辨证:阴伤肺燥。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熟地黄20g麦冬20g百合30g

生地黄20g天冬20g山药30g

浙贝母10g甘草10g杏仁15g

枇杷叶15g玄参15g

水煎服,1日1剂

服1剂后患者来告:病转增剧,整天咳嗽不只,未及一日,胁肋咳痛。

二诊:舌转水滑,咳声重浊,余无大异。

辨证:寒郁气滞。

治法: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

麻黄15g桂枝15g细辛8g

生姜30g白芍15g甘草10g

法半夏15g五味子10g

水煎服,1日1剂

1剂未尽,咳大减。连服3剂,诸症悉愈。

议论:

[1]本证咳而气涌,咳声连连,舌红苔薄乏津,逼似久咳阴伤肺燥兼余热未尽之证,故初诊致误。阴伤肺燥而兼郁热之证,脉当数,今反沉弦,加之服前线增病,是知事实在脉而不在舌与症。舌、症所见实则气滞津凝,气欲宣而不能,津欲散而不得之征,参考服药反响,以脉为主证,断为肺气失宣,痰饮停滞,故改投苦辛、苦温之剂而效。

[2]本案提醒,凡服看似对质方药而病增者,尤为应该稳重深思,有服药后邪正剧争,机体欲祛邪出门而姑且加剧者,此吉兆也;有药不投病而或伤伐无辜,浩气衰损,或引邪深入,助其鸱张之势致加剧者,此坏兆也。又当打量舌脉,求其真情,免得误人自误!

寒饮喘咳案

王某,男,25岁。年8月13日,以气喘、咳嗽屡次爆发10年,前来吾师处就医。

自述:10年前曾患伤风,咳嗽、气喘,服用西药后病症消散。但尔后气喘每每复发,从未全愈。问诊:大学结业后到军队劳动,天天破晓演习则气喘有声,喘鸣声响特大。饮食、二便均平淡;望诊:形骸适中,面色略黯,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白水滑;切诊:六脉沉弦。

诊断:喘咳。

辨证:寒饮气逆。

治法:温肺化饮,降气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麻黄10g桂枝15g五味子15g

厚朴15g白芍15g莱菔子15g

半夏15g甘草10g白芥子15g

干姜15g杏仁15g苏子15g

细辛6g

水煎服,1日1剂

服药5剂无显然好转,二诊时,改用小青龙汤合五苓散温阳化饮,宣肺降逆。

麻黄10g桂枝15g细辛6g

白芍15g厚朴15g泽泻30g

干姜15g半夏15g甘草10g

白术20g猪苓20g茯苓20g

五味子15g

水煎服,1日1剂

服药10剂无显然好转,仍用原方继承服用,服到第15剂时,大便一日二三次,清稀如水,来电话问询能否继承服,问询病人无任何不适,嘱其辩论服药,当服至20剂时,晨练已无任何不适形势,3个月后随访,没有复发。

议论:

[1]此证最后是因肺受寒邪,不能敷布津液,壅阻于肺,致使肺气宣降反常,因此咳嗽、气喘。给以西药诊疗后,即便病症姑且赢得操纵,但以后动则气喘,长达十年之久,反响肺气郁闭较重,三焦气化反常,体内痰污水饮不停得不到灵验化解,久而影响脾肾两脏机能。故宜肺脾肾三脏同治,在上有麻、桂、细辛、五味宣肺降逆,中有姜、夏、术、朴温中消痰,下有二苓、泽泻利水渗湿。采用小青龙汤合五苓散是诊疗肺失宣降、寒饮内停的最好丹方。

[2]该病例有两点启迪:一、病人要有决心,假使病人服上十剂八剂失效中止服药,即便诊疗计划无误亦不能愈疾;二、大夫要有决心,一旦诊断确切,要辩论守方,不要除旧更新。假使服上十剂八剂失效改投他方,则功亏一篑。

——本文摘自《陈潮祖临证精粹》

——编纂整治:李汶峰

引荐浏览:

《陈潮祖临证精粹》——人生精粹篇(下)

|征稿缘起: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