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私讯,粉丝因体虚嗜睡,找上一位也是主打经方的古中医师,医师开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后,体力是变好了,但整晚都没办法睡,第4天睡不了,粉丝实在吓到,私讯来问这个处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是个被滥用得严重的处方
这让我想起来以前学生也抱着学医的热诚
尝试后也是失眠整晚
提醒大家,如果阴血消化系统堵塞的阳明热
或肾精外泻的亢奋体质
绝对要小心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说到底,问题还是在原文没搞懂
很多学经方的,不管自学还是派别
讲到经方好像一定要用附子
包括我以前刚学经方的古中医时也会
其实经方里“虚”跟“寒”
很多人分不清楚
手脚冰冷就是寒,怕冷也是寒
完全不管虚,就想到寒要用附子
其实在经方的处方里
你更客观的看
会发现附子的处方不是最多的
而是桂枝的处方最多
代表虚的可能性跟变化比较大
大部分的寒是虚的延伸
那附子用了也能处理虚的问题
但!为什么说用药辨证要精准
就因为“副作用”问题
有同学是虚体质
冬天怕冷、手脚也会冰冷
可以用附子
相信用了这部分也会改善
但麻黄跟附子配
是补了阳后还把阳发到表去
是个振奋体阳的处方
所以手脚冰冷怕冷都好了
有没有可能亢奋?有!
同学可能会问
“老师,那是麻黄问题,我换四逆那种没麻黄的附子方剂就好!”
绝对可以
一样怕冷跟手脚冰冷好了
别的问题会出现而已
(大多是上热更明显的症,比如上火口干渴…)
桂枝是太阳用药—阳体质
附子是少附厥阴用药—阴体质
都可以有怕冷跟手脚冰冷
所以学经方在辨证时不能只看单一症状
要开出分处方就要四诊缺一不可
这里简单讲一个最重要的
但很多学经方的人没注意到
就是“汗出”
阳体质—汗出(汗出没问题)
阴体质—汗不出(因为寒所以汗难出)
麻附辛既然是个阴体质的处方又配合附子
阴寒体质是很难出汗的
为什么张仲景在太阳病多次强调汗?
因为出汗是一个很重要的辨证鉴别点
也是学经方的医师经常忽视的
简单说,怕冷手脚冰冷时
汗出的,就要考虑是桂枝的阳体质
完全冷到出不了汗,才要考虑附子
请问大家觉得自己身边的气候
汗不出的人有几位?
(冷到一点点微汗或潮潮的都没有喔!)
#不是要特意偏重哪一个但阴体质真的比较少遇到
#怕冷手脚冷却可出汗的人多应考虑为虚的桂枝阳体质
#麻黄附子细辛汤#副作用#體虛#嗜睡#失眠#手腳冰冷
------------------------------------
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