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汉末大瘟疫到现代德尔塔,扶助正气是战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如何防止复发 http://pf.39.net/bdfyy/bdflx/180503/6210228.html

德尔塔

近期,以德尔塔为代表的新冠变种广泛传播,世界各地再次出现疫情反弹,全球防控再度失控。在人类历史上,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瘟疫爆发有过很多次,由瘟疫导致的死亡人数比战争、饥荒还多。

汉末大瘟疫

汉末就爆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大瘟疫,与汉代同期,西方最大的政权东罗马帝国,在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瘟疫中亡国,政权丢失,人口锐减,经济一蹶不振。

中国当时有比较先进的医学,人口从五千万减到两千万,但政权还是保留下来了。这是西方《细菌与人类战争》中的记述。

医圣张仲景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灾难深重的年代。曹植在《说疫气》中这样记述:强烈的传染病不断蔓延,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着丧失亲人的悲痛,哀伤的号泣声不时传来。有的是全家病死,有的是一族俱亡。

张仲景的家族也经历了这样巨大的不幸。

家族的不幸、身边百姓的痛苦激发了张仲景学习、探求医学知识的决心,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被称为“方书之祖”,并被列为中医四大典籍,惠泽古今。

《伤寒杂病论》的方,叫做“经方”,其特点是:用六经辨证统帅百病治疗,将辨证论治落到实处;组方精微,妙用无穷;用药少而精,效如桴鼓。

针对现今的疫情防控和体质调理,张仲景的两种重要治疗思想比较值得我们借鉴。

保胃气,医之大道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这是对胃气经典的概括,在临床治疗时要时时加以顾护胃气,方可留得生机,抗邪有力,促病向愈。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时时注意保胃气,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虽汗出,表仍不解,保胃气生津达邪;2.治表证,汗下失法,保胃气以救坏病;3.气血虚,邪入少阳,保胃气扶正祛邪;4.阳明热,治以寒凉,保胃气顾护化源。5.在煎煮、服药、药后注意事项中,也时时体现了固护脾胃的学术思想。总之,胃气强健是正气充足的基础,要时刻注意脾胃气机的调理,无论危重病的救治,还是常见病、慢性病的调理都应该合理运用。扶正祛邪,治病之本

人体为何会发病呢?人体内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发病后,康复的关键是什么呢?疾病的过程,是正气和邪气交争的过程。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是疾病转化的关键。什么是正气呢?从阴阳的角度出发,人之正气主要包括阳气与阴津(精)两部分,而任何疾病的发生也都是由于病邪侵入机体,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乃是医家治病的最终目标。张仲景以顾护正气为本,创立扶正解表之法,根据患者的气血、阴阳、虚实等不同体质和情况,以适当的滋阴、扶阳、益气,调动机体正气以抗邪,对当时的疾病控制和现今流行的体质辨识有着深远的指导。仲景思想的现今应用

在顾护正气、调理脾胃脾方面,现今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内服有仲景的汤剂和成方制剂,还可以把对证的药物,通过保证渗透的贴敷来外用,效果一样完美。

如在双侧足三里穴,贴敷白芥子、细辛等温阳药可以激发脾胃功能,以扶正;

在双侧丰隆穴,贴敷白芥子、细辛等温阳药可以化痰湿,清除体内垃圾,以祛邪;

在大椎穴、双肺俞穴贴敷白芥子、细辛等温阳药可以提升肺气,增加机表的抗病能力,类似于桂枝汤调和卫气;

三高、五高人群,多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痰多脂多,脾胃虚弱,体内阳气不足,可以在中脘、神阙、脾俞、胃俞贴敷附子、干姜、生姜等扶正驱邪。

孩子抵抗力不足,易感冒、易患病;脾胃功能差、生长发育迟缓,可以对证贴敷调理脾胃、增强正气,贴敷治疗更具优势。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