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zghy.org.cn/item/455360344477323264全面剖析每首方剂方剂学精讲栏目针对考生每日方剂麻黄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考题方向:药物配比)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身痛,
喘而无汗宜服之。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考题方向:由症状选方剂)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用法:温覆取微汗。
方解
/p>
君:麻黄发汗解表,祛风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透营达卫,助麻发汗解表
佐: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配,一升一降,恢复肺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
使兼佐:炙甘草调和药性,缓麻桂峻烈之性,助麻杏之宣降
加减应用:痰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鼻塞重者加苍耳子、辛荑:湿邪重者加苍术、薏苡仁:兼里热者加石膏、黄芩。
注意事项:出血、伤津等病证虽有表证,亦皆禁用。
方解扩展
外感风寒表实证症状辨别的关键在于“脉浮紧”。
外感风寒表实证又被称为“太阳表寒证”。
“麻黄与桂枝”为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常用组合。
“麻黄与杏仁”为相使为用。是宣肺平喘常用组合。
麻黄:桂枝:炙甘草=3:2:1
麻黄汤的衍生方总结:
一、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伤寒论》)
四、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五、麻黄附子甘草汤及麻黄附子汤
六、大青龙汤(《伤寒论》)
七、小青龙汤(《伤寒论》)
八、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
九、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十、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
十一、越婢汤(《金匮要略》)
十二、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
十三、越婢加半夏汤(《金匮要略》)
十四、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
十五、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六、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七、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十八、续命汤(《金匮要略》)
十九、文蛤汤(《金匮要略》)
二十、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
二十一、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金匮要略》)
二十二、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
二十三、桂枝二麻黄一汤(《伤寒论》)
二十四、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论》)
二十五、葛根汤(《伤寒论》)
二十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真题解析
下列方剂中,属于麻黄汤的衍生方的是(多选)
A.小青龙汤
B.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C.麻黄附子细辛汤
D.再造散
:ABC
[考点定位]大黄书-方剂-第一章解表剂
从方证病机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关联性最大的一组方剂是
A桂枝汤一小建中汤一大建中汤一当归四逆汤
B,麻黄汤一大青龙汤一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一泻白散
C.小承气汤一大承气汤一大柴胡汤一新加黄龙汤
D.九味羌活汤一柴葛解肌汤一普济消毒饮一清瘟败毒饮
:B
[考点定位]大黄书-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第二章
泻下剂、第四章清热剂、第六章温里剂、第七章表里双解剂
麻黄汤中配伍炙甘草的用意是
A扶正以助祛邪
B.缓峻以防伤正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B
[考点定位]大黄书-方剂-第一章解表剂
END
往期回顾:
中诊易混点总结(二)
中医诊断学易混点总结(一)
中医基础理论易混点总结(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