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床运用,千变万化,奥妙无穷。历代医家,仁智互见,总结其运用规律,而皆以提高临床实效为本。本节重点介绍经方临床运用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
历代医家以仲景方为群方之冠,是方剂之鼻祖。既然是奠基之祖方,其运用就不拘于外感与内伤,只要辨证论治的道理相通,举凡临床诸病皆可择其而用之。
1辨识病机不拘病名
经方的临床运用,关键是精于辨识病机,实际就是要“先议病”。病机与证候是统一的,因而才有临床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种种不同病症,用一个方“异病同治”,正是辨析病机的精髓和优势。“精辨病机,不拘病名”是拓宽经方运用的关键。笔者常用五苓散治疗尿少、尿多、遗尿、尿崩,皆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这四种不同的病症,其病机都责之于“膀胱气化不利”,故用五苓散主治。
2突出主症参合佐症“
主症”就是主要症候,是辨证的主要焦点,是遣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既要在一群证候中突出地抓住主症,又要把主症的病机(包括病性、病位)辨析清楚。所以,必须在抓主症的同时,参合佐症,以期更全面地掌握主症,为立法遣方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
3确定病位落实脏腑
伤寒六经辨证对病机的定位,是落实在脏腑(包括经络、气血、津液)之上的。太阳病以肺为主,病在肌表,阳明病的“胃家实”,病在胃与肠,少阳病以肝胆受病为病位,太阴病的脾阳虚,少阴病的心肾阳虚,厥阴病的肝经虚寒。
4伤寒治法有常有变
从六经的总体大纲,层层深入剖析,掌握辨证大法,实是临床辨证的坚实基础,是用好经方的关键所在。伤寒治法,有常有变,包含在条原文之中,学者能了然于胸中,临床运用则左右逢源。如尤在泾以六经分正治法和权变法,治疗六经的本证和变证,既知其常,又达其变。八法虽倡明于程钟龄,但《伤寒论》中有其实。如太阳病是以汗法为主,因为太阳病是表证,表证当以汗解,汗法也就自然成为表证的常法,亦即称正治法。汗法既是治疗表证的主体,然表证变化多端,如发汗清里的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杏甘石汤等是麻黄汤的延伸。他如发汗温经法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解表化饮的小青龙汤、发汗生津的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解表利水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凡此由麻桂二方演变的方药,均可视为汗法的常中之变,极为丰富。
5深究方规抓住主方方规就是方剂自身组合的规律。
笔者认为,伤寒方的方规,是以病机为基础,有它的特定规律:一是药物的性能,一是药物的主治功用,两者必然是一致的。如小柴胡汤的组合:柴胡、黄芩是肝药,党参、半夏、甘草、姜枣是脾胃药,全方共奏疏肝理脾,调和营卫之功,是治肝胆脾胃不和,营卫失调之代表方,组织严密,药味精炼,主治明确。然而,真正要掌握好方规的基本规律,指导临床运用,还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和验证每一个方的方规与病机,症候的内在联系,严密剖析,才能用好用活。在临证中去认识和发现经方的奥秘,从而去完善经方的方规,是提高临床疗效,充实医者经验的有效途径。六经主方既是以六经病机为基础配置的主方,又是各类方的主方。各类方的主方都能弄懂弄通,这实际又反过来深化了辨证,加深了方药运用的全面认识。
6化裁经方扩大运用经方运用应
本着师其法,不泥古的精神,进行必要的化裁,才能运用自如。
经方临证苑
杨兆林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