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枳实三枚(炙) 6g
栀子十四枚(擘)9g
豉一升(绵裹)12g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复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上三味,以清浆水毫升,空煮取毫升,内枳实、栀子,煮取毫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复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服之愈。
清浆水:即淘米水,贮久味酸为佳。
博棋子大五六枚:这是以药物个体计算剂量的方法。《备急千金要方》羊脂煎方后云:“棋子大小如方寸匕。”而一方寸匕为10刀圭,合今5毫升。就是说,博棋子五六枚,相当于25~30毫升体积。
一升香豉枳三枚,
十四山栀复病该,
浆水法煎微取汗,
食停还藉大黄开。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大病:《诸病源候论》解释大病为中风、伤寒、热劳、温疟之类。
差后:病愈后。
劳复:病初愈,因劳累而复发。
本条只记载了病的起因,而未叙脉证,是省文。根据古今注家以方测证推之,本证当有虚烦、心下痞塞等症状。由于大病初愈,余热残存,气机不畅,调护失当,病有复燃之势,当用枳实栀子豉汤清热调气治疗。
本方用栀子豉汤清透残存郁热,以枳实行气消痞,清浆水性凉而调中助胃,使热清气调,邪去正安。如有宿食积滞,腹部必胀满而实,当加大黄以荡涤攻下,推陈致新,以免原病被诱复燃。
本文出自郭子光、冯显逊主编《伤寒论汤证新编》
伤寒论——桂枝汤
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伤寒论——麻黄汤
伤寒论——太阳病三个表郁轻症方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伤寒论——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
伤寒论——葛根汤
伤寒论——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小柴胡汤
伤寒论——大青龙汤
伤寒论——小青龙汤
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新加汤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伤寒论——苓桂术甘汤
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茯苓四逆汤
伤寒论——五苓散
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伤寒论——栀子豉汤类
伤寒论——栀子厚朴汤
伤寒论——栀子干姜汤
伤寒论——小建中汤
伤寒论——大柴胡汤
伤寒论——柴胡加芒硝汤
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伤寒论——桂枝加桂汤
伤寒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抵挡汤
伤寒论——抵挡丸
伤寒论——大陷胸丸
伤寒论——大陷胸汤
伤寒论——小陷胸汤
伤寒论——文蛤散、五苓散、白散
伤寒论——柴胡桂枝汤
伤寒论——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十枣汤
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
伤寒论——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桂枝人参汤
伤寒论——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伤寒论——黄连汤
伤寒论——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伤寒论——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炙甘草汤
伤寒论——小承气汤
伤寒论——大承气汤
伤寒论——白虎汤
伤寒论——猪苓汤
伤寒论——蜜煎导、猪胆汁
伤寒论——茵陈蒿汤
伤寒论——吴茱萸汤
伤寒论——麻子仁丸
伤寒论——栀子檗皮汤
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附子汤
伤寒论——桃花汤
伤寒论——猪肤汤
伤寒论——甘草汤、桔梗汤
伤寒论——苦酒汤
伤寒论——半夏散及汤
伤寒论——白通汤
伤寒论——白通加猪胆汁汤
伤寒论——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四逆散
伤寒论——乌梅丸方
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伤寒论——麻黄升麻汤
伤寒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伤寒论——白头翁汤
伤寒论——四逆加人参汤
伤寒论——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伤寒论——理中丸
伤寒论——烧裈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