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RECRUIT
为响应学校“双一流”建设号召,开拓学生学术视野,提高学生学术素养、培养学术新人,弘扬良好学术新风,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成都中医药大学年“国医之星”系列之“学术之星”竞赛暨临床医学院年大学生学术论坛决赛于5月19日晚在十二桥校区一教学术报告厅圆满举办。
参加本次决赛的有:临床医学院教学部部长郭静教授、学工部部长彭波副教授、学生党总支书记白瑜老师、院团委常务副书记彭文禹老师,决赛选手指导老师代表以及辅导员老师们,以及线上线下余名观众。
担任本次决赛的评委有:基础医学院《黄帝内经》教研室张新渝教授、临床医学院中医耳鼻喉教研室谢慧教授、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夏隆江副教授、基础医学院方剂教研室张丰华副教授、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杨晗副教授。
·RECRUIT
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各年级同学论文稿件93份,经博士团队及专家组评审,11篇论文脱颖而出,入围决赛。
比赛过程中,11位选手分为基础研究组和临床研究组分别进行答辩展示,角逐“学术之星”荣誉。选手们从中医经典出发,运用科研思维和方法进行研究归纳,强化理论与临床结合,分享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成果,充分展现出我校中医本科学子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精神。
共争学术荣光,迈向科研殿堂。经过精彩分享和激烈角逐,本次学术论坛决赛获奖情况如下:
·RECRUIT
获得一等奖的同学:
吕蕊婷级中医学(九年制)
孙媛级中医学1班
·RECRUIT
获得二等奖的同学:
温竺熹级中医学(5+3一体化)2班郭小川级中西医2班汪义明级中医学5班张瑜潇级中医学(九年制)
·RECRUIT
获得三等奖的同学:
王颖逸级中医学(5+3一体化)1班
徐子龙级中医学(5+3一体化)1班
任雪雷级中医学2班
陈静级中医学1班
刘欣蕊级针灸推拿学吴棹仙班
论坛回顾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11位选手在本次学术论坛决赛分享的主要内容吧!
中医基础研究组:
温竺熹《从胃火探讨脾约到中消的病机演变》
脾约以“大便秘、小便数”为临床特征,中消以多食易饥为核心症状。脾约脉浮而涩,中消脉浮而数;脾约症以二便异常为主,中消症伴随二便明显改变;脾约病机核心在于胃火,中消病机基础亦离不开胃火。二者症状、脉象、病机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可见脾约与中消存在着临床上的联系。再以经典中有关叙述为基础,结合临床用药,明确脾约、中消都以胃火为重要病机基础。并在胃火的影响下,脾约有向中消之病机状态演变的可能。
王颖逸《基于仲景思想对“热入血室”病机的探讨》
“热入血室”之说源于《伤寒论》,查阅历代医家文献,按热入血室的内外病因述其病机:外感风寒,血室空虚,邪与血结,郁而生热,可致热入血室;阳明热盛或温邪内陷,致内热炽盛,迫血下行,血室空虚,亦可致热入血室。按热入血室证临床症候的侧重,分别从热入血室致经行感冒、热入血室致热扰心神、热入血室致各类月经病,及兼而有之者讨论证治特点。
汪义明《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潮祖治疗津液停聚证候的用药规律》
方药是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研究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并加以继承发展是中医药人肩负的使命。陈潮祖教授是我校方剂学泰斗,四川省卫生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陈老临床水平高超,在方剂学造诣颇深,创新提出“膜腠三焦学说”和“五脏宜通理论”并著有《中医治法与方剂》等中医专著。因蜀地湿患颇多,陈老也尤其擅长治疗津液停聚证候,潜药处方颇具风格。研究陈老的学术思想,为临床工作者示例,提升潜药组方思路,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吕蕊婷《傅元谋教授应用小青龙汤临床理法量药经验初探》
小青龙汤由桂枝汤衍生而来,可针对多种的病证。笔者以临床侍诊傅元谋教授经历,试为其小青龙汤临床理、法、量、药之经验,尽可能挖掘、拓展其义理,提高其使用的实效性,以备参考。在临床学习应用小青龙汤时,笔者尤其对阳虚阳郁、痰湿内蕴之病机及痰湿体质的人发生的各种病症的治疗稍有心得。但对方药的使用,还应学贯古今,了解每一味药的源流深意,更好地掌握药物性能功效,协助临床治疗。
孙媛《从“君相不合”论附子泻心汤之上热下寒证》
君相交感可以推动人体阴阳升降,但若中焦枢轴不利,导致阴阳不交、气机逆乱,则会导致君火与相火不能交感,君火下降受阻,为无形郁热留扰胸膈,壅滞中上焦出现“上热”,长期独焰于上,耗损阳气,下焦水寒独盛而阳气不足,相火离于本位,故“下寒”,从而形成上热下寒证。脏腑辨证为上热下寒者,应以脾胃枢轴为本,遵循气机升降之性,上下不和治其中,清上温下治其标,健脾和胃治其本,使得君火和相火安于本位,阴阳寒热自能交汇流通,达到平衡状态。
中医临床研究组:
张瑜潇《基于脏腑辨证浅议调周法在治疗女性失眠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失眠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调经为第一要务”,运用调周法治疗失眠,充分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女性月经情况可以反应出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状态,而通过调节月经,也可以恢复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平衡。失眠与气血阴阳关系密切,通过脏腑辨证结合调周法在经前、经期、经后、经间不同时期进行治疗,因势利导,调和气血阴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子龙《中医虚实辨证法辨治三阴性乳腺癌的综述》
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其预后差,亦缺乏靶向治疗。临床表明,中医辨证论治在降低该病复发转移率、延长生存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通过归纳整理三阴性乳腺癌相关文献、期刊资料以及众多学者的临床经验,分析总结三阴性乳腺癌的疾病本质、发病特点、病因病机、治疗总纲。以虚实辨证为基础提出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相关治疗原则,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刘欣蕊《基于针刺“调神”理论探讨疼痛与情绪共病的治疗》
针刺调神止痛法是临床治疗疼痛疾病的重要理论。“调神”强调针刺重在“治神”,以发挥针刺身心共治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疼痛与负性情绪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目前疼痛与情绪共病的情况在临床上日益增多,本文基于针刺“调神理论”,从调神治胆,针推结合,配合导引三方面探讨疼痛与情绪共病的针刺治疗方式。以期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深化对针刺镇痛机制的认识,更好地发挥针刺治疗在镇痛方面“形神合一”的作用。
任雪雷《基于“肾阳虚-痰气交阻-痰瘀互结”探析哮喘的病机》
一般认为哮喘病机是肺气壅塞,肺失宣降,其辨证多以治肺为核心,兼调理脾和肾。文章从经络联系、共同主气、同为“水源”,金水相生四个方面探讨了肺肾相关,指出哮喘“治肾”的可行性,提出哮喘病机在“肾阳虚-痰气交阻-痰瘀互结”,进一步为哮喘以“肾阳虚”辩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肾阳虚影响哮喘发病,是伏痰瘀血形成关键,肾阳虚-痰气交阻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内在发病机制,肾阳虚-痰瘀互结关乎气道重塑,是哮喘根治的关键。故哮喘应当重视“治肾”。
陈静《从“肾-髓-脑”轴论治糖尿病认知障碍》
糖尿病认知障碍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消渴呆病”的范畴,其病多责于肾,病位在脑。本文从肾、髓、脑三者的生理病理出发,阐述糖尿病认知障碍发病时“肾-髓-脑”轴所产生的病理变化,结合相关生物学研究成果以论证糖尿病认知障碍与“肾-髓-脑”轴两者的相关性。在临床中采取补肾生髓为主的治疗原则,不断纠偏整合,以期平衡,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DCI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认知障碍提供一定的新思路。
郭小川《基于系统评价桥接网络药理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变应性鼻炎以肺经虚寒为主要病机,与少阴病的病机相合。同时目前对于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较为丰富,适合进一步采用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等现代分析的手段进行挖掘。使用meta分析证明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较于单用西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其治疗可能存在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机制,适合现代药理学的广泛深入研究。
专家评审
·RECRUIT
在论坛决赛中,5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分别就选手的论文及展示情况进行提问和点评,对选手的精彩表现和创新精神给与较高的评价,并对大家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和学术能力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对本次学术论坛也给与很高的评价,本次论坛有效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我校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
张新渝教授
谢慧教授
夏隆江副教授
张丰华副教授
杨晗副教授
最后,感谢莅临本次决赛的领导及来宾,感谢五位专家评审亲临决赛现场进行指导,感谢决赛选手的精心准备,感谢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感谢广大同学的关心和参与。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传承中医学术理念。期待下一届“学术之星”们大放异彩,让中医经典传承创新,让知识之光永恒闪耀!
文字:十二桥团总支李莉
图片:十二桥团总支学习部
排版:王钰文
审核:彭文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