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骨质增生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上集 [复制链接]

1#
泉州白癜风医院 泉州白癜风医院http://m.39.net/pf/a_7168769.html

骨质增生,又称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

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相当于中医痹证,治宜通经活络,蠲痹止痛为主。

目录

上集

一、脊椎骨质增生

二、肥大性脊椎炎

三、腰椎骨质增生

四、腰椎肥大症

五、颈椎骨质增生

六、颈椎病

七、膝关节病

八、关节炎

九、肱骨外上髁炎

下集

十、骨质增生内用方

十一、骨质增生外用方

上集

一、脊椎骨质增生

1.益肾坚骨汤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7:25)。

主治:脊椎增生症。

组成:补骨脂,骨碎补,菟丝子,干地黄,白芍黄芪,当归,陈皮,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推拿、封闭)。

验案:脊椎增生症《山东中医杂志》(,7:25):治疗脊椎增生症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33~74岁,平均49岁。病程1月至5年。结果: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恢复正常工作,随访2年以上未复发)49例,占83.1%;显效(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偶有颈、肩、腰、臂、腿酸痛或头晕,但不影响工作)5例,占8.5%;有效(症状有所改善或部分消失,但时有发作,可做轻工作)3例,占5.1%;无效(治疗2个月以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2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

2.健骨注射液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散瘀,强筋健骨,驱风止痛。

主治:脊椎骨质增生症,风湿性关节炎。

组成:战骨(茎)片g。

用法:制成注射液,每支装2ml,密封,避光,置阴凉处。肌内注射,1次2ml,每日1~2次。痛点封闭,1次4ml,1周2次或遵医嘱,10日为1疗程,停药3日再进行下1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

二、肥大性脊椎炎

1.骨质增生丸

来源:《外伤科学》。

功用:养血,舒筋,壮骨。

主治: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关节间游离体,骨刺,足跟痛,以及筋骨受伤后未能很好修复,而致经常性痠痛者。

组成:熟地黄二两,鸡血藤一两五钱,骨碎补一两五钱,肉苁蓉一两,鹿衔草一两,淫羊藿一两,莱菔子五钱。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三钱。每服二丸,一日二三次。

2.抗骨增生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补肾,活血,止痛。

主治: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

组成:熟地黄g,鹿衔草g,骨碎补(烫)g,鸡血藤g,肉苁蓉g,淫羊藿g,莱菔子(炒)86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1次4片,每日2次。

3.骨筋丸

来源:《部颁标准》。

别名:骨筋丸片、骨筋胶囊。

功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止痛。

主治: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

组成:乳香27g,没药46g,白芍91g,延胡索(醋制)27g,三七46g,木香27g,红花46g,郁金91g,独活g,牛膝46g,秦艽g,桂枝46g,血竭27g,马钱子(制)27g。

宜忌:本品含士的宁,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得任意增加服量,不宜长期连续服用、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及孕妇忌服。

三、腰椎骨质增生

1.骨质增生汤

来源:《四川中医》(,3:35)。

主治:腰椎骨质增生症。

组成:当归,川断,杜仲,羌活,炒乳香,炒没药各15g,蜈蚣2条,细辛,甘草各6g,熟地20g,桑寄生30g,乌梢蛇,丹参,川牛膝各12g。

用法:水煎服。外用黑豆、食盐各g,食醋g,将黑豆炒焦轧碎与食盐拌匀,再放入锅内加热,同时加入食醋,趁热(60℃左右)装布袋外敷患处,每晚一次。

验案:腰椎骨质增生症《四川中医》(,3:35):所治腰椎骨质增生症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3岁以上,病程1年以上,服药15~55剂,疗效达98%。

2.骨痹鸡汤

来源:《江苏中医》(,4:)。

主治:腰椎骨质增生。

组成:党参,黄芪,牛膝,巴戟天,熟地,川续断,桂枝,防风,防己,威灵仙,狗脊各50g,制乳香,没药,麻黄各24g,细辛18g,白芥子12g,丝瓜45g,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各60g,鲜生姜90g。

用法:将荆芥90g,苏叶、伸筋草、寻骨风各60g,水煎煮,去渣留汤;将上方用纱布包扎;取2年以上母鸡1只,洗净后鸡、药同入砂锅中煎煮,待鸡熟后吃鸡喝汤,每日热服2次,分3~4日服完。

验案:腰椎骨质增生《江苏中医》(,4:):所治腰椎骨质增生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34~78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3年。结果: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劳动为显效,共48例(40%);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但劳累或天气变化时对隐隐作痛,能从事轻劳动为好转,共65例(54.17%);症状好转不明显者为无效,共7例(5.83%);总有效率为94.17%,疗程均在3个疗程以内。

3.骨刺散

来源:《四川中医》(,4:32)。

主治:腰椎骨质增生。

组成:独活,桃仁,地鳖虫,生乳香,生没药生大黄各15g,当归,牛膝,巴戟天,骨碎补,透骨草,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各20g,细辛,三七,红花各12g,冰片,樟脑各6g。

用法:上药制成散剂。治疗时取30g,加热以白酒调糊状,趁热敷于患处固定。每日1次,每次敷4~6小时,10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验案:腰椎骨质增生《四川中医》(,4:32):所治腰椎骨质增生78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40~61岁以上;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3年。结果:经1~3个疗程后,显效占69.4%,有效:26.8%,无效占3.8%,总有效率为96.2%。

四、腰椎肥大症

1.益精壮骨汤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5:15)。

主治:腰椎肥大症。

组成:熟地黄15g,白术15g,龟版30g,大枣10枚。

用法:文火浓煎4次,1日服2次,1剂服2天,痛甚者1日1剂。2周为1个疗程。

加减:

阴虚者,加枸杞子10g;

臀部及下肢痛甚者,加木瓜10g,怀牛膝10g;

屈伸不利者,加鸡血藤20g,白芍10g;

外伤血瘀者,加广三七6g;

寒邪诱发者,加独活6g;

服药后胃脘胀满者,用砂仁4g,拌熟地10克。

验案:腰椎肥大症《湖北中医杂志》(,5:15):所治腰椎肥大症61例,男31例,女30例,年龄40~55岁,病程最长15年。均经X线拍片确诊为腰椎肥大。结果:显效(腰痛完全消失,功能活动自如,能坚持正常工作,在1年以上而未复发者)30例,有效(腰部疼痛明显减轻,但不耐劳负重,容易复发,再服药后仍可缓解疼痛者)26例,无效5例。

2.骨刺平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补精壮髓,壮筋健骨,通络止痛。

主治:骨质增生(包括肥大性腰椎炎,胸椎炎,颈椎综合征,四肢骨节增生)。

组成:黄精g,独活g,威灵仙g,鸡血藤g,骨碎补g,熟地黄g,两面针g,川乌(制)g,锁阳g,狗脊g,枸杞子g,莱菔子g。

用法:以上12味,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即得。取干浸膏g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1次5片,50天为1疗程。

五、颈椎骨质增生

1.白芍木瓜汤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25)。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

组成:白芍20g,木瓜20g,葛根20g,威灵仙20g,桑枝20g,川芎9g,鸡血藤20g,怀牛膝15g,陈皮9g。

用法:水煎服,日1剂,5剂为1疗程。

加减:

单纯颈椎骨质增生,加姜黄、地龙、路路通;

合并腰椎骨质增生者,原方去桑枝,葛根量减半,加川断、寄生、补骨脂;

因颈椎骨质增生而引起椎体旋转者,加桂枝、泽泻、车前子、生苡仁。

验案:颈椎骨质增生《山东中医杂志》(,1:25):共治颈椎骨质增生37例,结果:基本痊愈28例,占76%;显效5例,占14%;进步4例,占10%;总有效率%。

2.除痹逐瘀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

组成:当归15克,川芎12克,红花9克,刘寄奴15克,姜黄12克,路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芒12克,威灵仙12克,桑枝30克,胆星9克,白芥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服6剂停药1天,12天为1疗程

加减:

如气虚体弱,手麻明显者,加黄芪30克;

项背挛急者,加葛根24克;

热郁经络者,加双花藤30克;

湿热内蕴口苦者,加黄连9克或栀子9克,胆草4.5克。

验案:张某,男,45岁。年3月就诊。自述颈部活动受限,左臂疼痛半年余,加重3个月。患臂不能抬举、屈伸,剧痛难忍,夜不得卧,抱臂而行,口苦口黏,舌苔薄黄稍腻,脉弦滑而数。X线拍片诊为“颈椎病”。予以除痹逐瘀汤,加忍冬藤30克,龙胆草4.5克,水煎服。服至30剂时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又服30剂。随访至今未复发。

3.麝香鹿茸膏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21)。

主治:风寒型颈椎增生。

组成:鹿茸,全蝎,马钱子各6g,防风,川乌,草乌,乌蛇各20g,黄明胶,透骨草各10g,蜈蚣,苍耳虫各3条,樟脑3g,麝香0.2g。

用法:上药除麝香、樟脑、苍耳虫外,共为细末,熬成膏药,然后将研好的麝香、樟脑、苍耳虫粉均匀撒在上面,趁热贴颈部。每3日更换1次,6次为1疗程。

验案:风寒型颈椎增生《山东中医杂志》(,1:21):治疗风寒型颈椎增生40例,结果:痊愈(症状消失,颈部及受累关节活动自如,追访2年内未复发者)33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7例;有效率%。

4.骨质增生膏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21)。

主治:血瘀型颈椎增生。

组成:鹿角胶20g,龟版胶10g,黄芪20g,象牙屑,乳香,没药,地龙,穿山甲各10g,血蝎,冰片各1g,蟾酥,麝香各0.2g。

用法:除麝香,蟾酥,血蝎,冰片外,共为细末,熬成膏药,然后将已研好的冰片,蟾酥,麝香,血竭均匀地撒在上面,趁热贴颈部。每3天更换1次,6次为1疗程。适于血瘀型。

验案:血瘀型颈椎增生《山东中医杂志》(,1:21):所治血瘀型颈椎增生例,增为有颈椎增生的典型医院X线或CT拍片诊断为颈椎增生者。结果:痊愈(症状消失,颈部及受累关节活动自如,追访两年内未复发者)91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20例,有效(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轻度疼痛及关节不利)17例,无效(未达以上标准者)8例。

六、颈椎病

1.定眩汤

来源:《陕西中医》(,7:)。

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

组成:天麻,半夏,全蝎,僵蚕各9g,白芍,夜交藤各24g,钩藤20g(另包后下),茯苓15g,丹参30g。

用法:每剂水煎ml,每日2~3次服完。15天为1疗程,1个疗程服完后可停药2~3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验案:椎动脉型颈椎病《陕西中医》(,7:):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22~72岁;病程3天至12年。临床表现为项强、项背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耳鸣、猝倒、视力模糊等。结果: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椎动脉扭曲试验阴性,X线片颈曲恢复正常为治愈,共36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椎动脉扭曲试验阴性,X线片颈曲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共18例;症状减轻,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为有效,共4例;症状体征无改进者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为96.7%。

2.颈椎方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缓急舒筋,平肝通络。

主治: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表现为四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活动牵强、两侧锥体束征为主。

组成:紫贝齿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粉葛根15克,炒白芍15克,丝瓜络15克,炙甘草9克。

用法:日一剂,先将紫贝齿、磁石煮半小时,再纳入诸药共煎,日服二次。

验案:边某,男,46岁。病人于年2月10日早晨醒来时,突然发现右侧耳聋,当时手表放在耳上听不出。4天后出现房屋旋转,但无耳鸣。2月24日起出现走路不稳,双脚发硬,走平地一不小心也跌跤,故走路需人扶持。诊断:颈椎病脊髓型(椎-基底动脉型)。服用“脊椎方”,两周后各种症状明显改善。连服30帖后症状消失,能独自骑自行车上街,恢复正常工作。

3.石氏颈椎病方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补肾强脊,通利祛邪。

主治:颈椎病。症见颈项强直,头颈肩臂疼痛,上肢麻木等。

组成:牛蒡9克,僵蚕9克,葛根12克,天麻9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3克,山甲片9克,当归9克,黄芪12克,南星6克,防风9克,全蝎6克,草乌6克,磁石30克,狗脊30克,羌活9克,独活9克,潼蒺藜9克,白蒺藜9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二次分服。

验案:陈某,女,42岁。年5月30日初诊。病人于年起颈项酸痛不舒,当初予外院就诊,摄片示:C?~C?椎间狭窄,诊断为颈椎病。经治略见好转,但每遇劳累、气候变化、姿态不正而经常发作,且逐渐出现上肢麻木、颈项强直等症状。今晨病人突然颈部板滞、强直,转侧俯仰受限,疼痛剧烈,引及左臂,手指麻木,C?~C?及两颈肌痛(+),颈椎关节气血失和,寒湿之邪乘隙而入,脉细濡不畅,邪留督脉关节,涉及膀胱之气。治拟温经通络,兼顾肾本。处方:制草乌6克,川草乌6克,细辛3克,川桂枝9克,杭白芍9克,磁石(先入)30克,牛蒡子9克,僵蚕9克,葛根12克,潼蒺藜9克,白蒺藜9克,羌活9克,独活9克,狗脊30克,当归9克。上药加减共服20余剂,项背强直、手指麻木、剧烈疼痛等症均消失而痊愈。经每年随访一次,未见复发。

七、膝关节病

1.二术苓皮汤

来源:《陕西中医》(,5:)。

主治:膝关节滑膜炎。

组成:苍白术各12g,茯苓皮20g,薏苡仁,金银花各30g,川牛膝15g。

用法:若湿重者加滑石30g,热重加地龙12g,痛甚加赤芍药20~30g,肿甚加赤小豆15g。10剂为1疗程。

验案:膝关节滑膜炎《陕西中医》(,5:):所治膝关节滑膜炎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0~68岁;病程1周~30年。结果除3例因故中断用药,2例未能验证疗效外,余55例均显效,经3~6月随访,痊愈50例,有效3例,复发者2例。

2.利湿消肿汤

来源:《中医正骨》(,4:21)。

主治:膝关节积液。

组成:萆薢10g,苡仁30g,生黄芪30g,益母草30g,土牛膝30g,土茯苓30g,茯苓皮30g,车前子3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验案:膝关节积液《中医正骨》(,4:21):本组膝关节积液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滑膜炎20例,髌上及髌周滑囊炎8例,色素绒毛型滑膜炎2例。结果:28例治愈,2例色素绒毛型滑膜炎有效(积液消失,肿胀减退)。

八、关节炎

1.化裁地黄饮子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调补阴阳。

主治:老年性关节炎,证属肾阴阳两虚型。

组成:熟地15克,山萸肉12克,巴戟天10克,肉苁蓉12克,附子6克,肉桂10克,麦冬12克,石斛10克,茯苓15克,远志6克,石菖蒲12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加减:

有瘀血者应酌加桃仁、红花、怀牛膝、地龙、苏木;

湿重者,应酌加鹿衔草、秦艽、羌活、青风藤等。

方论:方中生地、山萸肉柔肝补肾,滋补肾阴;巴戟天、肉苁蓉温肾壮阳,润而不燥;附子、肉桂温肾壮阳,祛寒止痛;上六味阴阳双补,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麦冬、石斛养阴生津,舒筋润燥;茯苓健脾和中;远志、石菖蒲化痰通络,祛湿除痹。

验案:王某某,女,66岁。周身关节疼痛半年,近2月来双膝关节疼痛明显,于年11月15日来诊。病人周身关节疼痛,尤以双膝关节为甚,活动及遇寒后加重,腰酸乏力,失眠、五心烦热,夜尿多。舌质黯红、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痹证,属肾阴阳两虚型。治宜调补阴阳。方用地黄饮子化裁:山萸肉12克,熟地10克,石斛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克、石菖蒲12克,远志10克,茯苓15克,肉桂5克,附子8克,肉苁蓉12克,巴戟天10克,白芍30克,苏木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6剂后,夜尿减少,腰酸乏力、手足心热、失眠等症明显减轻,但双膝关节肿痛如故,舌黯红、苔薄白、脉细,恐附子、肉桂温燥太过,故去之,加萆薢15克,秦艽15克,川牛膝15克。服药6剂后,膝关节肿痛大减,伸屈较前灵活。上方继服12剂后,周身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可操持家务。

2.骨痹汤

来源:《新疆中医药》(,2:27)。

主治:老年性骨关节病。

组成:骨碎补15g,狗脊,肉苁蓉,熟地各30g,破故纸15g,怀牛膝10g,鹿含草,鹿角霜各15g,鸡血藤肉30g,千年健15g。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30天为1疗程。

用法:肾阳虚加熟附子30g;肾阴虚加龟版15g,知母、黄柏各10g;气血两虚,加炙黄芪30g,当归15g;瘀血阻滞,加土鳖虫10g。

验案:老年性骨关节病《新疆中医药》(,2:27):所治老年性骨关节病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50~74岁,病程半年~6年。参照高等院校《外科学》讲义提出的临床特征,制订诊断标准。结果: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及关节肿胀等症基本消失为显效,共34例;诸症明显减轻为有效,共16例;经30天治疗,诸症无变化为无效,共4例。

3.人参天麻药酒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主治:各种关节痛,腰腿痛,四肢麻木。

组成:天麻g,川牛膝g,黄芪g,穿山龙g,红花28g,人参g。

用法:制成药酒,密封,置阴凉处。口服,1次10ml,每日3次。

宜忌:孕妇忌服。

4.壮骨关节丸

来源:《中国药典》。

功用: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经络痹阻,各种退行性骨关节痛、腰肌劳损等。

组成:狗脊,独活,续断,木香等。

用法:上药制成丸剂。口服,浓缩丸1次10丸,水丸1次6g,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

5.伸筋丹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21)。

主治:骨关节性疾病。

组成:地龙(炒)g,马钱子(制)g,汉防己g,乳香(醋炒)g,没药(醋炒)g,骨碎补(制)g,红花g,五加皮g。

用法:将上药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g。成人每次5丸,每日3次。每15天为一疗程。

验案:骨关节性疾病《山东中医杂志》(,1:21):治疗骨关节性疾病例,男69例,女57例;发病年龄:30岁以下者仅23例;病程2年以内者74例,2年以上者52例,最长者15年。疗效标准:治愈:关节肿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显效:关节肿痛基本消失。功能恢复接近正常,能参加轻体力劳动。有效:关节肿痛好转,关节功能有改善。结果:采用双盲法观察、经3个月临床验证,伸筋丹总有效率95.6%,安慰剂总有效率3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伸筋丹组优于安慰剂组。

6.健骨汤

来源:《中医正骨》(,3:9)。

主治:骨性关节病。

组成:丹参18g,松节15g,玄胡15g,补骨脂9g,鹿角片18g,炮山甲6g,猴骨18g,鸡内金9g,黄芪18g,骨碎补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天为1疗程。

验案:骨性关节病《中医正骨》(,3:9):治疗骨性关节病例,门诊例,住院91例;男例,女例;年龄23~85岁,平均48岁;原发性例,继发性例;病程8年93例,8~23年75例,23~24年59例,24~32年86例,32~40年47例,40~48年23例;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例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及软骨下方囊肿形成等;72例关节活动时,可听到或触到捻发样或碎裂样摩擦音。结果:痊愈例,占26.9%;显效例,占34.5%;有效12例,占33.1%;无效21例,占5.5%。

7.复方热敷散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祛风散寒,温筋通脉,活血化瘀,活络消肿,消炎止痛。

主治:骨关节、韧带等软组织挫伤、损伤和扭伤,骨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水肿和炎症,如关节炎、颈椎病、肩关节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也可用于胃寒腹痛、妇女痛经及高寒、地下作业者的劳动保护。

组成:川芎g,红花50g,陈皮g,柴胡g,乌药g,独活g,干姜50g,艾叶g,侧柏叶g,铁粉g。

用法:制成散剂,每袋装75g,密闭,避光,防潮,置阴凉处。外用,拆去外包装,将内袋物搓揉均匀,开始发热后,放在疼痛处熨敷(过热时可另垫衬布),根据病情随时可使用,1次1袋或数袋,或遵医嘱。

宜忌:孕妇忌用,皮肤破损、溃烂处忌用。

九、肱骨外上髁炎

1.五藤汤

来源:《广西中医药》(,4:20)。

主治:肱骨外上髁炎。

组成:海风藤,石南藤,宽筋藤,鸡血藤,四方藤,十大功劳叶各15g,桑枝12g,苍耳子,艾叶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熏洗。

验案:肱骨外上髁炎《广西中医药》(,4:20):所治肱骨外上髁炎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31~60岁,有扭伤史者11例,劳累病史22例。治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4例。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