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93.html年是农历丙申年,属猴,提到猴子一下子让人想起《西游记》里的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法力高强,技术精通,一个筋斗可以翻到十万八千里,一路护送师傅唐僧,战胜各路妖魔,克服艰难险阻西天取得真经,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斗战胜佛。你造么,中药里也有一些与“猴”有关的品种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你接触过吗?
猴姜
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其实它还有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味苦,温。
归肾、肝经。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3~9g;鲜品6~15g。外用鲜品适量。
使用注意:1.阴虚及无瘀血者慎服。2.《本草经疏》:“不宜与风燥药同用。”3.《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名医焦树德认为骨碎补治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跌打损伤。痹病入肾损骨,筋爪失荣而致的关节变形,骨质受损,僵挛不得屈伸。跌打损伤,伤及筋骨,疼痛固定不移。
骨碎补15—20克,配桂枝12—15克、赤白芍各12克、知母12-15克、制附片9—12克、防风9—12克、干姜6克、白术6-9克、炙麻黄3—5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白僵蚕9—12克、伸筋草15—20克,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者,即顽痹肾虚寒盛证.
骨碎补10—12克,配红花10克、桃仁10克、续断15克、杜仲15克、归尾9克、自然铜6—9克(先煎)、地鳖虫6—9克、乳香5克、没药5克,治跌打损伤,伤及筋骨者。无瘀血及非肾、骨疾病者不用。
本品主入肾经,有活血化瘀,补肾接骨(壮骨),善治痿痹骨折,多在复方中使用,很少单味使用。最好与益肾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同用。在知柏地黄汤中加本药9-15克,细辛3克,治疗肾虚阳浮而致的牙痛常有良效。
猴枣
别名猴子枣、羊肠枣、猴丹、申枣。猴枣为猴科动物猕猴和其他猴子的胃结石。原动物主要来源于猕猴、红面猴、熊猴。
猴枣为珍贵药材之一,始载于《饮片新参》,具有清热镇惊、化痰之效,说到猴枣,用的人也许不多,不过由猴枣制成的中成药猴枣散很多人也许并不陌生,猴枣作为治疗小儿惊风、痰多、气急之要药,为著名“猴枣散”的主要原料。
常见中成药猴枣散有:
1.珠珀猴枣散
成份:猴枣、珍珠、琥珀、双花、茯苓、薄荷、钩藤、防风、神曲、麦芽、天竺黄、梅片、甘草
清热化痰,安神消积。主治小儿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痰鸣,不思饮食,烦躁易惊,舌质红,苔黄,脉浮数等症。
:口服。周岁至四岁幼儿一次0.3g,五岁儿童一次0.45g~0.6g,周岁以内酌减,一日2~3次。
2.天黄猴枣散
成份:天竺黄、天麻(制)、猴枣、珍珠、胆南星、僵蚕、冰片、薄荷脑、体外培育牛黄、珍珠层粉、全蝎。
除痰定惊,祛风清热。用于小儿痰多咳喘,发热不退,惊悸不眠等症。
口服,一岁至四岁一次0.15g,四岁以上一次0.3g,一日1~2次。
3.猴枣牛黄散
成份:猴枣、猪牙皂、体外培育牛黄、细辛、珍珠(水飞)、川贝母(蛇胆汁制)、琥珀(水飞)、石菖蒲、朱砂(水飞)、草豆蔻、人工麝香、硝石、冰片、白矾(煅)、甘草、全蝎(制)
除痰镇惊,通窍。用于小儿惊风,痰涎壅盛。
口服,一岁以上一次0.36g,未满周岁一次0.18g。一日2-3次。
猕猴桃
也称奇异果,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了猕猴桃的记载:“隰有苌楚(猕猴桃的古名),猗傩其枝。”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绘猕猴桃的形、色时说:“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
唐《本草拾遗》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瘫痪不遂,长年白发,痔病,等等。”
参考资料:(《名医名家用药心得汇讲内科卷》卢祥之编著)
本文由我刊原创发表,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